標籤: 洗產地
因應川普對臺課32%關稅 農業部規劃180億元預算六大措施 台灣鯛協會籲防中國洗產地
行政院今(4)日下午召開「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評估我國農業包括蝴蝶蘭、毛豆、茶葉、吳郭魚、鬼頭刀及鱸魚等產業,可能受到衝擊較為明顯,農業部規劃將以180億元預算,提出農業貸款利率加碼補貼、強化外銷冷鏈體系等六大措施,協助國內農產業站穩美國市場,並持續開拓新興高端市場。
越南洋蔥洗產地疑慮 農委會蒐集產業資料及品種資訊查證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1)日表示,過去5年來,國產及進口洋蔥市佔各半,主要進口來源國為紐西蘭、美國、韓國、日本等,但去年越南進口量突然增加,中國洋蔥為禁止自中國進口的830項農產品品項之一,中國洋蔥是否透過越南洗產地進口到臺灣,農委會國際處今已發函駐越南代表處,要求協助蒐集越南洋蔥產業資料及洋蔥品種樣本。
消保處稽查市售乾香菇 4件標示不實開罰4萬元
行政院消保處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間,會同農委會等相關機關於9個直轄市及縣市的南北貨、年貨大街及傳統市場、商行等販售通路,抽查散裝乾香菇產品120件,僅有4件標示不實,已裁處業者4萬元罰鍰,這次沒有發現走私或洗產地輸入的產品。
進口肉品原產地標示有眉角 公民團體憂標示不清反成洗產地
政府預計110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並承諾落實產地標示,讓消費者自主選擇。不過,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3日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質疑含萊劑的美豬經由加工洗產地,即可洗成國產豬,足以混淆視聽,消費者根本不會知道水餃裡的豬肉是不是美豬,參與公聽會的公民團體呼籲政府,開放萊劑美豬進口政策應懸崖勒馬,先做好風險溝通再行研議。
防「洗產地」農產品衝擊國內產銷 高麗菜、大蒜等將須附原產地證明
今年初至10月15日,高麗菜進口量已逾5.6萬公噸,被農民疑為拉低國內價格的元兇,近來更傳出有中國高麗菜疑似以第三地名義輸入,以「洗產地」方式進入國內市場,衝擊國產高麗菜的產銷平衡。農委會15日表示,經與相關政府單位研商,決議增列高麗菜、大蒜、紅豆、香菇等11項輸入農產品須檢附原產地證明,保障農民權益與國人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