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4月號 農業碳匯黃綠藍 碳權交易零碳排

隨著碳交易上路,農業碳匯、碳權掀起話題。《豐年》雜誌向農業部、碳交所及學者專家訪問、邀稿,破除種碳煉金迷思,然而全球面對氣候變遷趨勢及淨零排放目標,碳抵換額度(碳權)仍是農產業的轉機,黃碳(土壤)、綠碳(森林)、藍碳(海洋)三大自然碳匯的效益亦不僅在碳權交易,如何發展值得國內農產業重視。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 莊老達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碩士,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副署長、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企劃處處長。
豐年雜誌
農業碳匯優質在多重效益 碳權只是功能之一:2040增匯千萬公噸 淨零、農業永續攜手企業ESG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巴黎協定》首揭「淨零排放」(Net Zero)概念,並在2021年COP26定下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臺灣在同年「422世界地球日」由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淨零排放,並在去年8月7日揭牌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推動碳交易。

全球如火如荼推動淨零排放,國內不僅坊間「碳權開發師」、「碳權交易師」相關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家中有塊地的農民也紛紛期待能經營碳匯取得碳權,多一筆收益。

香蕉農
豐年雜誌
參與國際供應鏈 農業淨零政策有助臺灣加入CPTPP的競爭力

臺灣已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未來臺灣加入CPTPP後,經濟成長率將顯著增加,大部分的產業將受惠於關稅及非關稅障礙的降低,外銷動能及產值均可擴大。雖然農業會受到進口的負面衝擊,但相對地,國內的消費者將受惠於較低的食品價格與生活負擔,也將為臺灣農產品出口帶來利益。另外,未來臺灣加入CPTPP,將擴大臺灣企業參與國際供應鏈,在臺灣的外商公司亦會受到母公司要求碳盤查、參與碳交易,農業淨零政策將有助於臺灣加入CPTPP產業的因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