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蘇花改生態之路】不同時空蝙蝠研究 發掘珍貴生態資料

蝙蝠棲息的處所通常隱密而不易探尋。不過,一旦發現某種蝙蝠的棲所及族群,則可以進行深入研究以獲得許多生態相關的珍貴資訊。除了在夜間外飛覓食時段,蝙蝠在棲所度過很長的時間,包括其生活史的不同階段,諸如白天休息、尋覓伴侶交配、生殖育幼、日間休眠或冬季冬眠等。棲所還能提供保護的功能,降低蝙蝠被天敵掠食或人類干擾的機會,以及抵禦外界環境或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見適當的棲所對涵養蝙蝠族群而言相當重要。

新聞
【蘇花改生態之路】探查蘇花公路蝙蝠多樣性 8年總計發現22種

世界上已知的蝙蝠種類超過1,400種(Simmons 2019),除了南、北極地外,幾乎廣泛分布在每個地區。蝙蝠是唯一具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 生存在地球上至少已有5,200萬年(Simmons et al .2008),迄今演化出高度多樣性的物種與許多特殊的生存本領,除了飛行能力(雙翼)外,尚有變溫調節生理(休眠與冬眠)機制、多數以超音波偵測(概分定頻CF與調頻FM型式)搜尋與覓食,以及生殖生理調適(授精、著床或發育延遲)等。

新聞
保育生物多樣性 監測過程須有4大關鍵要素

監測野生動物的分布與動態變化,是保育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固定的地點,以同樣的調查方法與調查時間,長期反覆調查,能獲得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與生物族群的狀態,以及環境棲地的變化情形;調查成果可作為經營管理與保育策略的依據。

新聞
【蝙蝠解密】新興病毒最愛的宿主?論蝙蝠及牠們身上的病毒

Dr. Merlin D. Tuttle在2017年曾提出:「現今關於新興傳染病的知識基礎已因科學家對蝙蝠的迷思而導致極度偏差。」一旦從蝙蝠身上發現新病毒,病毒學家與媒體便開始臆測並宣傳其日後導致危險傳染病爆發的潛在風險。實際上,我們對這些病毒與宿主間的關係仍然了解有限,可是這樣的傾向卻很容易將蝙蝠塑造成令人恐懼的形象。

新聞
【蝙蝠解密】神祕的暗夜精靈──蝙蝠 究竟如何與病毒共存?

蝙蝠在地球上迄今已至少有5,000多萬年的演化歷史,全世界已知的蝙蝠種類達1,400多種(Simmons 2019),除了南北極外,廣泛分布在地球上每個角落。臺灣就目前所知已有37種蝙蝠(鄭錫奇等 2017;周政翰等 2019),許多種類普遍棲住在洞穴隧道、森林植株,甚至尋常人家的隱密處等各式處所中。

新聞
特生中心AI可辨識5百種動物聲音 明年挑戰聽不見的蝙蝠超音波

農委會特生中心開發可自動辨識動物叫聲的人工智慧(AI),可以快速分析特定環境中的各種動物聲音,目前這套系統已能辨識5百種分別來自2百種物種的聲音,主要是鳥類,其次是哺乳類、蛙類。這是屬於國土綠網計畫之下的研究計畫,明年AI的辨識能力將進一步擴展至人類聽不到的聲音-蝙輻的超音波。

新聞
小小蝙蝠流浪街頭,蝙蝠救傷不要貿然動手撿取

從通報來看,大多數案件都屬於幼蝠,但周政翰指出,前幾年常遇到有家貓會去抓蝙蝠,抓了不一定會吃掉,有時候是抓來玩,玩到翅膀斷掉,像是斷肢救傷就相對難處理,除此之外,也有蝙蝠被黏鼠板黏到,或是被蜘蛛網捕獲等案例。

新聞
【青出於農】山海間的金山「蝠」地:遠足生態農場

新北市金山區倚著綿延綠山,海岸線上鑲著不規則的岬角,來到這裡,可遊山也可玩水。金山也的確遍地「黃金」──田間常見的台農66號地瓜已成為知名的在地美食,香甜鬆軟的滋味令人難忘。行經金山老街鄰近街區,拐個彎上山路,占地約七甲的「遠足生態農場」就在山的臂彎間,等待旅人來此體驗挖地瓜,探索在地特色與生態,8年級生的農場主人陳琬婷要大家來一趟快樂的「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