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補第一鍋:臺式薑母鴨。
鄉間小路
【薑母鴨指南】如果在冬日,一鍋薑母鴨

據聞類似薑母鴨的料理可追溯至商代,原是王室御用的進補食譜,後流傳至民間,輾轉發展出各自不同的食鴨脈絡。比如福建也存在使用類似食材,但為將湯汁收乾的乾鍋式薑母鴨料理。臺灣坊間流傳,「帝王食補」創辦人因緣際會之下,以獨特中藥配方燉煮紅面番鴨,開啟食補薑母鴨的新頁;緊接著「霸味」橫空出世,引領另一波美食風潮;同時期,大大小小各式薑母鴨餐廳,一躍而成臺灣冬季最鬧熱暖心的街頭景緻。

爆炸多的料,看過沒有!
鄉間小路
【鄉間食堂】霸味之道:一鴨到底,人情好味

冬季已臨,冷颼颼的天氣,如果來一碗祛寒溫補的好味食物,暖味暖身更暖心。本期特邀富有盛名的「霸味」內湖旗艦店店長高艾倫,帶讀者親臨第一現場,實際品味、體驗薑母鴨的食補功效。不僅暢談店內薑母鴨料理與特色,也為我們解析從鴨場飼育、宰殺,到如滴鴨精等後製包裝食品料理,一條龍製程打到底的餐飲之道。

店內招牌特色——紅蟳薑母鴨。
鄉間小路
【鄉間食堂】大頭鴨與紅蟳:人生無所求,一鍋湯飽暖

每年中秋過後才亮起招牌營業的「大頭鴨薑母鴨」,主打「紅蟳薑母鴨鍋」的新鮮吃法,生意火熱,一路忙碌至三月底、四月中,天氣變熱才休息。如何經營一家店,老闆盧俊岳有自己在意的細節:「食材新鮮,客人基本都會買單。店裡的紅蟳跟附近水產店合作,我幾乎每天進貨,抓回來都很有活力,禮拜一店休時我一天要來檢查兩、三次,確保紅蟳都活著。如果看來已經沒力氣的,就要先處理,確保新鮮。」

夜深仍滿是人潮的薑母鴨店。
鄉間小路
【鄉間食堂】饕客的劇場式吃鍋

對我來說,薑母鴨的必要條件——湯頭如何香醇,鴨肉如何久煮不爛,薑母如何辣暖肺腑——都是其次,各家有各家的擁護;但黃燈籠紅炭火,徒手端起陶鍋的老闆,和排在人行道騎樓間、那蹲下站起必須要用到一點臀肌力的低矮桌凳,才是薑母鴨之所以是期間限定,深深吸引我的地方。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1月號 尋味薑鴨

生於一八八七年的嘉義詩人林緝熙,著有詩集《荻洲吟草》,其詩〈辛卯秋冬雜詩之二〉寫道:「微軀秋後最驚風,十月綿衣苦未縫。燉得隔年紅面鴨,茶油薑酒補三冬。」

簡白的字句,鮮明生動地呈現出「薑母鴨」在臺灣流傳百年的日常風貌。而時代的巨輪轟然輾至了二〇二四年,且讓《鄉間小路》為大家帶來入冬「食補第一鍋」:臺式薑母鴨。

本期全方位彙整解析了薑母鴨的發展與特色;食堂饕客引路,前往吃鴨現場,沉浸體驗潮流吃法。從餐桌到產地的旅途中,上窮碧落、四方探索,番鴨、薑母、米酒、麻油,一次到「味」,只求滿足挑剔的舌蕾,和對鍋中珍饈的好奇想望。

在一元復始的熱氣蒸騰中,約個時間,偕三五好友坐下吃頓好料,犒賞自己通年的辛勞,飽食、輕飲,迎好年。歲月豐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