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食堂】大頭鴨與紅蟳:人生無所求,一鍋湯飽暖

店內招牌特色——紅蟳薑母鴨。

店內招牌特色——紅蟳薑母鴨。

薑母鴨職人 盧俊岳|文字 林玠芷/攝影 吳尚鴻

每年中秋過後才亮起招牌營業的「大頭鴨薑母鴨」,主打「紅蟳薑母鴨鍋」的新鮮吃法,生意火熱,一路忙碌至三月底、四月中,天氣變熱才休息。如何經營一家店,老闆盧俊岳有自己在意的細節:「食材新鮮,客人基本都會買單。店裡的紅蟳跟附近水產店合作,我幾乎每天進貨,抓回來都很有活力,禮拜一店休時我一天要來檢查兩、三次,確保紅蟳都活著。如果看來已經沒力氣的,就要先處理,確保新鮮。」

店內使用進口紅蟳,盧俊岳光看繩子就能大致判斷是哪國的蟹。
店內使用進口紅蟳,盧俊岳光看繩子就能大致判斷是哪國的蟹。

採訪日微風冷涼,天氣晴朗,抵達大頭鴨薑母鴨的午後,盧俊岳一身短袖短褲正在備料,「唉,本來想叫你們不要來的。」他苦笑說:「這兩天天氣回暖,客人不一定多啊!」但還是動作迅速、不馬虎地準備處理生鴨肉。一大袋十多斤已經剁好的鴨肉倒入水槽,「這一步是要去血水啦,也不算洗,因為影響鴨肉味道,所以我會做這一步,每家店不一樣。」不管客人來不來,繁瑣得讓人訝異的前置作業還是得進行。

單就食材已經投入不少成本,如果因為氣溫而影響來客量,這樣「看天吃飯」不免讓人擔憂,從事薑母鴨事業九年的盧俊岳,已練就一身佛系態度,「依我的經驗,第一天冷不一定會有客人,冷一下大家多半喜歡待在家,如果持續冷兩天以上,客人一定會來。但我每天看天氣還是看到不知道要怎麼辦、怎麼備料?」他坦然地笑,「五六日都會客滿,但其他日子就很不一定。有時候以為今天會很忙,不好意思,想的不一定正確。」老闆的一番話讓採訪團隊懸著一顆心,深感餐飲業的不易,結果稍晚店裡高朋滿座,所有感同身受都想多了。

店面有一、二樓提供用餐,一樓人滿到騎樓是常態。
店面有一、二樓提供用餐,一樓人滿到騎樓是常態。

我們是服務業 細節掌握一絲不苟

鴨肉整理好,盧俊岳著手準備炒老薑和熬湯蔬菜包、中藥。老薑整塊洗淨削去狀態不好的邊角,晾乾後方可使用;以毛巾包裹覆蓋,隨後用方型肉錘敲裂、敲扁,掀開毛巾即是可下鍋與麻油一起煎炒的狀態。也保留部分打成薑汁,提供客人加入鍋中食用。熬湯用的蔬菜包則有蒜、洋蔥、高麗菜骨與拍打過的甘蔗等。

爆香完畢後,下入鴨肉翻炒上色。
爆香完畢後,下入鴨肉翻炒上色。

「中藥除了熟地、紅棗、枸杞還有龍眼乾(桂圓),其他我磨成粉了,是我們家的祕方,不能說了哈。」盧俊岳擺擺手,神祕地笑了笑,「但做餐飲真的有感物價上漲,當初我剛開這家店,藥材磨粉一次只要五千,現在磨一次要一萬二,大概二至三週就用完了。」

必不可少的麻油同樣經過精挑細選,「我們家的食材有固定合作廠商,但都必須經過我測試,麻油也不例外。市面上有很多種麻油,很多種價錢,有些添加了別的油也說是麻油,有些號稱是純麻油,但不管是什麼,到我這邊都必須煮過看看。」

鍋中下入黑胡麻油與老薑,煸炒爆香。
鍋中下入黑胡麻油與老薑,煸炒爆香。

一切就緒,麻油下鍋,油熱後加入薑煎炒,兩者香味瞬間美妙融合,炒至微微焦黃,便下入鴨肉炒至上色,大火釋出鴨肉香氣,隨後放進壓力鍋加入米酒與鹽,燜煮四十至五十分鐘,同時湯底鍋也下入所有食材滾煮,「好啦,現在我有時間給你們好好採訪啦。」謹慎設下計時器提醒,每個步驟都一絲不苟,因為差一點點就差很多,「肉的口感很重要,我們的鴨肉其實上桌就可以吃了。分量也同樣重要,紅蟳有時候大小不一定,比較小隻,我們就要給到一隻半的紅蟳。」眼見團隊驚嘆分量不少,他又好氣又好笑地說:「我們做的是服務業,不是黑心事業好嗎,出來開門做生意,該給人家的要給,要有良心,我賣的東西我自己有底!」

講起友人與這家店,老闆的開心寫在臉上。
講起友人與這家店,老闆的開心寫在臉上。

久仰大名的紅蟳薑母鴨,果然鮮美甘甜又充滿暖意,鴨肉Q彈多汁,老闆假裝不經意經過,問曰:「怎麼樣?」聽我們連聲讚嘆,他得意的笑:「那就好,你們放心喝,我的湯不燥,我有自信!」

吃薑母鴨一定要配腐乳醬。
吃薑母鴨一定要配腐乳醬。
吃薑母鴨的基本配備:一鍋鴨與一隻蟳。
吃薑母鴨的基本配備:一鍋鴨與一隻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