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石斑
下半年養殖魚放養量大減 明年恐缺貨?漁業署:可樂觀看明年行情
國內前五大養殖魚種:臺灣鯛、石斑魚、午仔魚、鱸魚、虱目魚等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只有虱目魚外銷及內需數量大增,但外銷價格跌幅將近2成,國內批發價跌價1成多。學者同時預警,漁民因擔心疫情影響價格,今年下半年臺灣鯛、虱目魚、鱸魚等放養量均明顯減少,明年供貨量能可能吃緊。
藏專家密笈!大宗魚種資訊 助漁民不盲養 降低虧損風險
去年至今寒流少,對國內養殖漁業來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收成量大,憂的是若沒有通路配合、消費者不買單,只能低價求售。漁業署多年前建立養殖漁業放養查詢平台,讓漁民可適時掌握國內不同魚種的放養狀況。今年開始,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再提供未來兩個月大宗魚種的市場資訊,讓養殖戶可適時調整養殖計畫與通路,降低因集中上市虧損的機會。
降低石斑魚生產感染風險,用模場管控每個環節
石斑魚屬於高經濟魚種,但因容易感染致命性疾病,讓相關業者頭痛不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葉信利主任帶領研究團隊自2010年投入石斑魚模場技術建立
【文化鱻事】「無魚,蝦嘛好」蝦真的是次等貨嗎?
臺灣人吃蝦要求「蝦趁跳」,即購買前、甚至烹煮前要活跳跳,才算數。或許是因為這種高標準,早期的臺灣人要吃到高檔的活大蝦,不容易,只好吃些低檔乾蝦米;它們的原料蝦都是體長不及10公分,甚至只有3~5公分的小赤蝦、厚殼蝦、小胭脂蝦、鬚赤蝦或狗蝦。
【循環經濟】冉繁華:潔淨能源結合農漁業,開創產業與環境雙贏
今年台灣再度面臨缺水問題,在極端氣候下,如何運用珍貴的淡水資源,考驗養殖漁業未來的發展,早在2005年,高雄市永安區石斑魚業者就和中油合作,引入中油液化天然氣(LNG)冷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