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肥料用量減半 減少營養鹽流失最高70% 收成還能增產2成多

農業栽培過量使用肥料,無法被作物吸收的氮磷營養鹽逕流入滲水體會造成汙染,環保署從108年起與臺灣大學合作試驗,以光合菌生物製劑、生物炭及微生物肥料等友善資材替代肥料,進行現地栽培試驗,證實栽培不同作物可減少20%至70%營養鹽流失量,少用一半肥料,可節省肥料成本16%至41%,卻反而讓作物收成提高7%至24%。

新竹容易缺水,青農吳建良試驗臺版「不整地栽培」,希望找到氣候變遷下農業的未來。(攝影/王志元)
新聞
【護土固碳02】與氣候變遷搏鬥 臺版不整地農耕尋找解方

「不整地栽培」又稱免耕農法,在一期作中先種植黑麥等覆蓋作物,長到一定高度時,再用「滾壓機」輾壓作為天然抑草蓆,之後才開始種植主要作物。覆蓋作物下的土壤可避免雜草生長及土壤水分蒸發,輾壓後的殘株則作為補充土壤有機質的來源。

新聞
用生物炭栽培白玉蘿蔔 增產增收益 還助下期稻作抗病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雜木炭及稻殼灰炭兩種生物炭栽培白玉蘿蔔,試驗組產量、收益最高大約是對照組2.5倍;用生物炭增加土壤鉀、矽含量,還有助下一期稻作增加稻熱病、胡麻葉枯病的抗病性。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農業廢棄物】屏科大成立農林副資材開發中心 木質廢棄物變生物炭

屏東科技大學今年成立「農林副資材循環利用創值開發中心」,希望把木質農業廢棄物,開發成各式生質顆粒或生物炭顆粒,做為肥料、土壤改良劑、活性炭等方式使用,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未來更打算在學校成立衍生企業、培育學生,處理更多農業廢棄物。

新聞
竹廢料也有春天,結合氣化發電尋出路

筍農定期疏伐竹園時,會生產許多廢棄竹子,而竹加工廠生產竹製品時,也一併生產許多竹剩餘廢料,這些竹廢料直接燃燒會造成環境汙染,但隨意堆積、棄置也不是解決方案。林試所研究人員想到將竹廢料結合氣化發電,除了解決竹廢料問題外,還可以生產電力、竹醋液、生物炭等產品,300公斤竹廢料可產生80度電,為竹廢料找到另一條新出路。

新聞
生物炭應用產業化,品管標準也須制訂跟上

近年有農民將疏枝後的果樹、竹子,甚至是稻稈、稻殼製成生物炭作為農業資材,也有農民反應使用生物炭後,土壤獲得改善、作物長得更好。但國內生物炭產業仍在剛起步階段,對於生物炭尚無安全管理指引與炭品標準,因此林業試驗所正與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農業試驗所合作研究生物炭管理標準,希望能讓生物炭生產符合環保要求,不影響環境。

新聞
廢竹變黑金,古坑麻園發展生物炭解決惱人農業廢棄物

沈榮堂指出,有機農場會分區使用生物炭肥料和一般有機肥料,實際比較功效,讓大家了解生物炭應用在種植現場的情況,提高大家參與生物炭製作及使用的比例。

新聞
整合產業專長,循環農業延伸新農業價值

碾完米剩下的稻殼、修剪後不要的果樹枝條與竹子、取出果肉的菱角殼等廢棄資材,看似無用,但經過低氧環境燃燒後,形成多孔隙的生物炭,能發揮封存炭素、改良土壤、除臭、提升炭匯儲存量等多樣功能。

新聞
循環農業再一例!古坑麻園生物炭讓廢竹變綠金

古坑麻園社區的烏殼綠竹種植面積約40公頃,光是產銷班每年生產的烏殼筍產量就多達400公噸,是社區居民經濟的重要來源。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循環經濟當前鋒,大專生洄游農村向南招手創意交流

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邁入第7個年度的農委會水保局「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首度向國外大學張開雙臂,邀請包括越南與美國的大學生來臺灣農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