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甘藍
根據農業部農糧署「敏感性蔬菜供育苗量預警系統」資料顯示,國內高麗菜(甘藍)種植量自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已連續6旬呈現紅色燈號(警戒值),12月至1月盛產期的產銷壓力逐漸增加,農糧署呼籲農友種植前參考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專區資訊,審慎評估種植風險,分批種植,以維護合理收益。
許多未妥善再利用的蚵殼,常堆積於海岸邊。蚵殼內的有機物質一經分解,不僅會產生異味,其堆積處也容易被當作垃圾集散地,影響周邊環境。如何在既有的應用基礎上,加值蚵殼粉的運用效益與廣度,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也有助於達成農業副產物加值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高麗菜入冬年年發生超種「紫爆」,等到採收季產量集中湧入市場,又會影響蔬菜市場價格,曾獲十大神農獎、彰化竹塘蔬菜產銷班第9班班長蔡宜修表示,這個季節正逢其他作物生產空檔,高麗菜入門門檻低、耐寒、銷路又廣,農民自然會種植。
農委會農糧署今(25)日發布「紫色」預警燈號,11月中旬甘藍(高麗菜)種植株數達786萬株,已比近三年同期增加27%,此時種植將於明年1月下旬採收,若遇上春節期間休市,供貨集中可能影響價格,呼籲農民謹慎評估分期種植。
近年來由於國人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增加,直接帶動蔬果需求,對品質的要求也一併提高。然因農產品生產與貯存上易受到天候變化影響,導致價格波動不易調控。尤其臺灣夏季高溫炎熱,加上天災如颱風、豪雨,蔬果產量易受影響;冬季寒流來襲時,也會導致葉菜類產銷失調的情形發生。雖然國內農會、集貨場與合作農場有設立大型冷藏庫供應蔬果貯藏,提供採後初步預冷,做短期產銷調節,但蔬果仍會因持續呼吸、蒸散作用及後熟等因素,產生重量損失、萎凋、質地軟化、失去脆度及加速老化,進而降低商品及營養價值。因此葉菜類與水果的中長期採後處理貯藏技術是產業目前缺乏且已迫切需求。本文將以動態氣調貯藏技術現況進行分析,以作為未來冷鏈設備規畫的參考依據。
臺灣甘藍(高麗菜)繼上周進軍中東杜拜市場,農委會今(9)日再輔導雲林二崙大蒜生產合作社及二崙果菜生產合作社外銷美國西岸─加州及新加坡,口湖合作農場出口日本,總計4貨櫃、80公噸。農糧署預估,國內價格3月中旬過後價格才有望回穩。
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甘藍今(24)日一舉跌破農糧署監控價格,剩下每公斤5.1元。農糧署表示,甘藍價跌主因在於年前農民超種數量過多,導致本月北農日交易量常高達4、500公噸,預估3月上旬以後價格才有望回穩。
去年9月中旬及11月上、中旬,農糧署兩度發布高麗菜超種「紫色」燈號示警,但似乎沒有因供貨量爆增而價跌。農糧署長胡忠一6日表示,由於去年12月高麗菜發生病蟲害,低溫生長變慢,最近農民又趁價搶收,預估農曆年前高麗菜不會因供貨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
9月中旬高麗菜育苗場供苗量高達674萬株,已達超種範圍,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苗預警亮起「紫色」燈號,農糧署預估,倘氣候平順,11月中旬後高麗菜將有產銷壓力,請農民謹慎評估種植風險。
今年因宜蘭地區高冷地高麗菜持續種植第3期,隨著入秋夜溫漸涼,部分平地地區也開始種植,等到11月中旬,高冷和平地兩個產區集中採收,屆時恐再上演菜價崩跌情形,農糧署日前已發出紅色燈號預警,提醒農民評估種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