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種植連6旬亮紅燈 農糧署示警農民評估種植風險

國內高麗菜(甘藍)種植量自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已連續6旬呈現紅燈警戒。(圖片提供/農糧署)

根據農業部農糧署「敏感性蔬菜供育苗量預警系統」資料顯示,國內高麗菜(甘藍)種植量自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已連續6旬呈現紅色燈號(警戒值),12月至1月盛產期的產銷壓力逐漸增加,農糧署呼籲農友種植前參考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專區資訊,審慎評估種植風險,分批種植,以維護合理收益。

高麗菜生長天數約70天,9月上旬種植者預定11月中旬即可採收。因近期天氣穩定,日暖夜涼,適合作物生長,蔬菜單位面積產量逐漸提高;國產高麗菜11月上旬在臺北果菜批發市場交易量2,075公噸,已經比10月上旬增加一倍多、達117.4%;但11月上旬交易價格每公斤23.2元,已比10月上旬下跌43.5%,蔬菜產量增加已促使價格下降。

農糧署表示,因今年8月起接連受到颱風及強降雨影響,部分產區蔬菜植株受損、產量減少,加上10月初小犬颱風強風夾帶鹽塵,造成中部沿海甘藍等作物枯萎及倒伏,市場到貨量減縮,價格上漲,農民種植甘藍等大宗蔬菜意願因此增加。

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系統定義高麗菜每旬出苗量540至600萬株為紅燈警戒,600萬株以上為代表「超種」的紫色燈號,今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6旬的出苗量均在590萬株以上,已接近紫燈標準。農糧署蔬菜及種苗產業組組長陳尚仁表示,因9、10月氣溫偏高,高麗菜種下去成活率不佳,因此當時出苗數量雖多,影響還不大;但現在高麗菜產量開始逐漸提升,蔬菜量價已回穩,農友種植應多評估。

陳尚仁表示,11月中到隔年2月是兩期稻作之間的「裡作」,本非「正期」,只是因9、10月菜價偏高加強了農民種植高麗菜的意願,建議農民「裡作」以休耕為宜,讓土地休養生息,有利明年一期稻作,否則土地不停種作,光靠化學肥料補充養分,對土壤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