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菜金菜土年年循環 十大神農:賭的是天氣、老天爺做莊

高麗菜種植年年有超種「紫爆」現象。(圖片提供/農糧署)

高麗菜入冬年年發生超種「紫爆」,等到採收季產量集中湧入市場,又會影響蔬菜市場價格,曾獲十大神農獎、彰化竹塘蔬菜產銷班第9班班長蔡宜修表示,這個季節正逢其他作物生產空檔,高麗菜入門門檻低、耐寒、銷路又廣,農民自然會種植,跟「天氣」對賭,「做莊的是老天爺。」

學者建議交由市場機制或檢討登記制

現行農糧署透過甘藍(高麗菜)預警系統提醒農民種植風險,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陳淑恩認為,政府預警即可,不宜干預(補助)太多,超種導致市場價跌應讓農民承擔風險,否則農民太依賴政府反而有恃無恐,超種只會惡性循環。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張宏浩則指出,因農民取得種苗管道很多,透過供苗量預警不見得是有效作法,農糧署2019年8月曾推動「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登記農友才可獲有機質肥、耕鋤等補助,以此掌握種植現況,立意良好,只因農民不願揭露種植狀況,或老農慣習不易更改,登記意願不高而告終,但登記制是農糧署在規劃市場供需上比較可能的作法,檢討適當作法應該還是可行。

張宏浩說,農民願意種植高麗菜,因其生長期短、種植循環多,臺灣天災又多,可以賭天災發生的機會多;中長期來說,農委會應推動高麗菜農業保險,替代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讓農民藉由保險避免天災損失,從自付保費引導農民承擔風險,才不會一窩蜂搶種。

農糧署:現行預測值已相當精準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科長傅立忠表示,種植登記制要有效果,前提登記比例必須很高,相較之下,現行從供苗數量提供預警,有9成育苗場配合調查,預警快速又省成本,農糧署還會配合農業試驗所航遙測系統進行檢討,預測值已經相當精準,目前不考慮重推登記制;農糧署輔導農民成立集團產區契作,以降低農民損失風險,現況也已有許多大菜販與農民契作種植,農業保險較不具急迫性。

農糧署大宗蔬菜供苗預警系統,高麗菜種植390萬株以下為綠燈,390萬至540萬株為黃燈,540萬至600萬株為警戒值紅燈,600萬株以上則是代表超種的紫燈,採收期產量集中可能影響市場價格。今年入秋首波冷氣團是近40年來最早報到的一年,但秋季均溫偏高,氣候尚稱穩定,農糧署自8月上旬起提供高麗菜供苗量預警訊息以來,11月中旬高麗菜首度超種亮「紫燈」。

高麗菜與運銷通路契作 求穩定收益

蔡宜修表示,這個季節正逢二期稻作結束,芹菜、落花生等作物也採收,田地閒置,農民本會種植蔬菜,加上高麗菜比其他蔬菜稍耐寒,銷路比較廣,且採收期需要大量人力已有販運商負責,入門門檻較低,因此種植農民就多,不是農民故意超量種植。

高麗菜素有「賭博菜」之稱,意謂有著高獲利,讓人人都想搶種賭一把。但蔡宜修說,外界以為農民很愛賭,其實農業本來就是賭博,菜價只有遇到天災才會漲,農民對賭的是天氣,做莊的是老天爺;去年多次「紫爆」,但最後還是因為天氣熱減產,高麗菜價格高漲。

蔡宜修指出,高麗菜種植成本每分地2.5萬元,一旦菜價崩盤,即使農糧署補助耕鋤,補助金額也不到成本一半,農民不會是為了耕鋤而種,只有部分農民想賭遇到天災時的高菜價;他認為,農糧署不宜過多干預市場平衡機制,希望求取穩定收益的農民可以與運銷通路契作,希望賭天氣賺高價的農民就要自己承擔市場價格起落風險,農糧署做好預警即可,價格好壞由農民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