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在部落保種扎根,如何延續深耕成挑戰?

小小一顆種子乘載的不僅是農作物的延續,更是一整個族群文化、語言的傳承。第一屆全國種子交換會今天在臺大登場,會前主辦單位邀請兩名原住民專家分享小米和豆類的復興行動,其中八年前從美國種子庫引進96種小米,帶進11個部落進行復興的臺大農藝學系博士巴清雄說,這幾年回訪發現各部落栽種一年後幾乎都沒有延續,

新聞
為下一代留下農村備忘錄,農委會與中研院合作調查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變遷

歷史的農村、記憶的農村、現在的農村到底有什麼差異?整體社會變遷如何改變臺灣農村社會文化,影響農村現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中央研究院今年合作展開5年期的「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期望了解臺灣農村社會文化狀況,也能為農村留下紀錄。

新聞
紐西蘭原民生活體驗,如何激發賽德克遊子回祖居地重拾生態與文化?

「部落投入友善耕種後,蝴蝶、蜻蜓…全都回來了」,王嘉勳表示,過去部落生態相當豐富,但因為土地超限利用開發,加上農藥、風災的影響,原本部落有200多種蝴蝶,銳減到只剩60幾種,推動友善耕種及環境教育後,大家把部落的生態都找回來。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小鳥Follow米,讓山麻雀與孩童一起跟小米長大

1939年臺灣小米單年度種植面積曾高達7、8千公頃,臺東縣就占了四分之一,但現在全臺小米耕種面積不到300公頃,連帶使得依靠小米維生的食物鏈崩壞,讓山麻雀與熊鷹族群削減,甚至影響原民部落小米文化傳承。臺東林區管理處去年8月推動「臺東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輔導族人種回小米,並透過學校教育及耆老訪談,讓天空中的鳥兒和小米一起重回部落。

新聞
庖丁解「雞」,認識藏在雞腿中的私房料理

吃過雞腿,也吃過牡蠣,但你吃過雞腿裡的牡蠣嗎?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藺草文化新面貌,農村再生活化社區產業

遠在苗栗苑裡的「藺草之鄉」山腳社區,保有早期苑裡特殊的藺草產業工藝技術,並致力推廣藺草編織、磚雕藝術,更保存珍貴的百年日治時期宿舍群,讓社區成為苗栗最具歷史及文化的旅遊地點,帶動社區休閒旅遊。

新聞
【談雞說蛋】之九:各地文化大不同,你知道這些雞的隱喻嗎?

台灣則有尾牙宴時,老闆故意把雞頭對著不努力的員工,表示對其一年來的工作表現不滿意,或暗示你要被炒魷魚了的意思。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產地餐桌 部落廚房】展現太魯閣族文化與風味的達基力部落屋餐廳

太魯閣國家公園聞名遐邇的峽谷,是由立霧溪經年累月穿鑿而成,在日治時期,由於出產玫瑰石、大理石,因此日本人稱立霧溪一帶為「達基立」,意思是石頭很多、很堅固的地方。彭秀蘭、郭文貴夫妻倆共同經營的達基力文化部落屋取其音,並把「立」改為「力」,希望力一字能代表原住民的力量之美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