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AI智能辨識農耕地景獲國際銅牌獎項 特生中心:可望作為綠色給付、碳匯計算基礎資料

農委會特生中心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發國際首創農耕地景辨識技術,2022年榮獲亞洲最大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銅牌獎;特生中心表示,目前辨識率達55%,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未來技術成熟,有望作為綠色環境給付或碳匯計算所需的生態價值評估基礎。

新聞
60年前如何「看見臺灣」?密藏航拍影像見證產業、地景變遷

資源調查與空間測量是不斷精進的事業,每一張皆累積為我們認識臺灣的基礎。農林航空測量所典藏五萬六千多張空軍舊航照,其上充斥刺點及判釋描繪痕跡。判讀員以針作孔,在照片上戳刺幾何中心點或地面控制點;各式判釋描繪看似蠟筆塗鴉,卻是臺灣森林及土地利用的詳實紀錄。

新聞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中)

編按:里山在臺灣的推動已超過 6年,在許多人眼中,這樣的拓展仍顯緩慢,本系列文章作者吳宗澤在上篇解析了里山的概念,試圖指出一些里山在臺灣發展的困境

新聞
【漁鄉趴趴走】以海為田、依海而生,古寧頭石蚵養殖4百年

石蚵,是來自大海的寶貝,對金門金寧鄉的居民而言,它是大海的恩賜,更是漁人的希望。
古寧頭社區的石蚵養殖是當地極具特色的一種養殖方式,目前除了金門之外,大陸福建小嶝島也有小區域的養殖,但金寧古寧頭附近一帶的「石蚵林」已然是海上的特殊景觀,更是金門的重要地景之一。

新聞
【影像】寄生之廟:臺灣都市夾縫中的街廟觀察

2010年,我參加當時任職的上海AECOM環境規劃公司主辦的臺北萬華工作營中,偶然地發現了萬華水簾宮,此廟與其說是「夾」在環河南路橋下與環河快速道路下的河堤牆之間

新聞
從里山尋一條臺灣的路(上)

里山在臺灣的推動也有 6年的時間,本文想針對里山在臺灣發展的過程進行一些探討,也希望指出里山在未來發展可能遭遇的困境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水保局守護農村地景,入選國際里山IPSI

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令人詫異;日本龍貓故鄉基金會用半世紀守護「龍貓森林」;在台灣齊柏林導演用他的眼睛守護臺灣,讓我們看見阡陌稻浪上我們應有的樣貌。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簡稱IPSI)是國際間維護農業生產地景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織,IPSI六月底發布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獲得IPSI 的肯定與歡迎,成為IPSI最新的成員。

新聞
到此一遊

和家人朋友出門旅行,開始習慣在旅途中替路過的風景拍照留念,這個隨手用底片機紀錄的計劃,不僅拍下身旁旅伴的模樣,也確確實實捕捉到了「旅行」這個動詞的另一種工整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