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種土
編按:《無米樂》導演顏蘭權執導的紀錄片《種土》今(2024)年9月上映,記錄竹科工程師「阿仁」多年投入農業廢棄物「種土」的歷程,引起社會關注農業、土地議題,並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作為農業媒體,《豐年》欣見《種土》電影的成功,更希望藉此機會讓大眾認識農業、土壤管理的相關專業,因此邀請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撰文分享,以一位土壤專家的角度,《種土》能帶給我們什麼反思?
今年10月30日,臺灣龍虎斑在歷經8年協商後,成功獲准銷日,成為繼青斑、龍膽石斑後第三種可以外銷日本的養殖石斑魚種。臺灣養殖技術先進、分工精細,有「養殖王國」之稱,與沿近海漁業互補供應國人水產需求。近年臺灣持續開發新養殖物種、精進技術,包括產業成熟的午仔魚、新興發展而漸有突破的黑喉、紅喉、土魠魚等,滿足市場需求也讓漁業邁向永續。
《無米樂》導演顏蘭權新作紀錄片《種土》入圍金馬獎,片中關注農業土壤議題,記錄竹科工程師「阿仁」希望將都市農業廢棄物堆肥轉化為土壤,奮力一搏「種土」的歷程。阿仁結識棗農「安和哥」楊安和,因在安和哥棗園看到自然照養有機的土壤,找到種土大夢成真的可能性,建立信心。會呼吸、生態系健全蓬勃的農業土壤如何養成?答案或許就在楊安和30年來的農業實踐之中。
傳統農業與數位科技的碰撞,會產生什麼結果?數位科技早已融入日常生活,智慧型手機就是代表之一。產銷履歷等資料到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的營運少不了數位技術,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智慧農業也可透過網路銜接到手機介面,農民還能拿手機拍照片、影片,透過社群媒體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生活數位化讓農產銷售管道更多元,改變了行銷方式,流量的確可能化為銷量!
《種土》今(5)日舉辦媒體試片會,但原本都會出席映後分享的顏蘭權卻意外因病缺席,她透過預先錄音及發行公司牽猴子電影創辦人王師代唸文稿,向關心的朋友坦承罹病,顏蘭權說,她只能將《種土》交給每一個喜歡這部影片,關心土壤環境議題的好朋友,期許「只要臺灣土壤能逐日改善,就是你我最棒的健康與最美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