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旱作福音 大豆「桃園1號─金圓」早熟高產 脆果加工讓大豆像爆米香酥脆

桃園農改場育成早熟高產的大豆「桃園1號─金圓」,是國內第一個適合北部栽培品種。(攝影/游昇俯)

國內新竹以北地區不是大豆傳統產區,大豆主要在秋作栽培,但因冬季有伴隨東北季風而來的雨水及低溫,產量大約只有中南部產區一半,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第一個適合北部栽培大豆新品種「桃園1號─金圓」,早熟高產,讓秋作產量可達中南部標準,還有蛋白質含量高、適合機械化栽培等優良特性,預估明年可公告技轉,授權農民栽培。

大豆因為蛋白質、油脂含量高,過去即使烘烤加工口感仍偏硬,不利牙口不好的民眾食用,桃園農改場另開發大豆脆果加工技術,使用類似「爆米香」的加壓膨發技術,讓大豆變得像「米香」般酥脆。此技術已技轉桃園市觀音區農會,開發「米花脆菓(黑豆)」產品,相當受消費者歡迎。

桃園農改場大豆脆果加工技術可讓大豆口感變得酥脆,更好入口。(攝影/游昇俯)

桃園農改場因應「大糧倉計畫」、稻作四選三、大區輪作等提高糧食自給率政策,並考量北部沿海地區二期稻作產量不佳,推動北部農民一期種稻、二期轉作大豆,但受限於氣候條件,秋作大豆產量平均每公頃1,300公斤,大約只有中南部一半。桃園場因此找尋對溫度累積需求低可成熟的高緯度地區品種「Ray Soy」為母本,以國內自日治時期沿襲下來的早熟、高蛋白質含量品種「十石」為父本雜交育種,歷時7年,育成「桃園1號─金圓」。

「金圓」是秋作平均生育日數98天的中早熟品種,秋作產量高達每公頃2,450公斤,多出平均產量88.5%、幾近一倍。桃園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禎祥表示,金圓早熟、可在11月中前、北部仍乾燥時採收,並繼承Ray Soy分枝、結莢數多的特性,使其產量可達到中南部國產大豆的水準;且金圓蛋白質含量達41.9%,比國內主流品種「高雄選10號」北部秋作含量33.5%更高。

林禎祥指出,相較於高雄選10號植株成熟時主莖乾燥較慢,植物纖維水分高具韌性,不利機械採收,金圓成熟期全株同時乾燥,更適合機械收成。金圓今年11月8日剛通過命名,預計明年申請品種權並技轉農民栽培。

相較於「高雄選10號」(圖左),「金圓」(圖右)早熟,成熟期植株明顯全株乾燥,更利於機械採收。(圖片提供/桃園農改場)

大豆烘烤加工質地偏硬,觀音區農會利用桃園場大豆脆果加工技術製作黑豆口味的「米花脆菓」,可以讓黑豆口感變得與米香一致,咀嚼沒有異物感。林禎祥說,稻米主要成分為澱粉,加壓容易膨發酥鬆,但大豆主要是蛋白質及油脂,光以傳統「爆米香」方式無法讓它變得酥脆,桃園場技術透過特殊前處理後加壓膨發,才能讓大豆口感酥脆,有助應用開發休閒食品。

觀音區農會總幹事江謝滺表示,米花脆菓產品有椒鹽、黑米、巧克力等不同口味,過去大豆口感偏硬、不易加工,有了桃園場技術,農會才能將在地生產黑豆開發成米花脆菓產品,產品推出後相當受到消費者歡迎。

 

延伸閱讀》

大豆乾燥耗損多 桃園場調製技術降10%損耗 省時又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