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總編輯|農委會林試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林下養蜂蜜源純淨 科學支持多元發展潛力大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陳芬蕙研究員表示,近幾年統計養蜂人數與蜂箱數有增加,但蜂蜜產量反向降低,顯示臺灣目前養蜂產業的蜜源問題很大,森林內有多元的四季蜜源植物,提供蜂農們養蜂不一樣的途徑,也創造了林下養蜂的機會。

口述/陳芬蕙 採訪.整理/葉小慧 攝影/吳尚鴻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平地及淺山地區龍眼及荔枝的花蜜產量不穩定,林下養蜂的議題開始受到重視。養蜂產業與森林的生態息息相關,森林純淨無汙染的環境,為蜜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可以利用一年四季植物開花季節的更迭,採收到不同植物的花蜜及花粉,同時產出獨特多元風味的森林蜜,有別於市場上非林下或一般農地養蜂產出的龍眼蜜、荔枝蜜及百花蜜等,除了增加蜜蜂對環境變遷的耐受力,也提供專業蜂農更多元的收入,提高林下養蜂的吸引力。

多元蜂產品健康優質 經濟潛力比一般養蜂高

發展林下養蜂的前提與其他林下經濟活動的原則相同,必須在不傷害林木、不擾民、不破壞水土保持及自然環境原則下執行。2019年4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開放「適地發展林下經濟」政策,林下養蜂是開放的第一批產品,主因評估林下養蜂對地被的影響最小,且相較於非林下或一般農地養蜂而言具有經濟潛力。

根據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陳裕文教授的估算,若臺灣10%飼養的蜜蜂轉移到林下養蜂,保守估計光是蜂蜜的年產值就可高達新臺幣2億元,可增加林地的產值,提高林農的收入,在此同時,林下養蜂也可以增加林木授粉與結果率,可說一舉數得。

而開放林下養蜂,並不局限於生產蜂蜜,而是規畫開發多元的產品,森林蜜只是最簡單的第一步。比如花粉產品的發展,因為在保護良好的森林不施用農藥,除了是蜜蜂避開農藥中毒最佳的庇護所,也使其從森林中採集的花粉較農地的花粉更有價值,因此如果能找到適合的花粉產品,例如現在已推出無患子的花粉,胺基酸等營養價值很高,也能成為很好的森林蜂產品。

目前林下養蜂的模式多樣化,例如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的優良天然環境,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其中大約有一半屬於天然林,另一半是人工林,林試所2002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整個蓮華池試驗林有879種維管束植物,其中有許多具有作為蜜粉源潛力的原生植物,而且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蜜粉源植物,成為適合發展林下養蜂的最佳場所。

平地造林是另外一種模式。比如台糖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屬於大面積的同一樹種造林,種植相當多的無患子,雖然樹種相對單一,反而適合發展無患子特色蜜。林務局當初的平地造林政策下有許多這樣的造林地,正好可以針對每個地點特別多的造林樹種發展當地的特色,如果蜜源植物不足,也可補充種植其他蜜源植物來延長該區收蜜時間,營造當地林下養蜂的適合環境。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特聘研究員陳芬蕙
陳芬蕙表示,森林裡飼養蜜蜂雖有充足的蜜粉源,不過也很容易受到虎頭蜂的威脅和攻擊,由於虎頭蜂是森林生態環境中重要的物種,如何讓蜜蜂與虎頭蜂共存於森林環境,需要相關研究單位深入探討。

蜜粉源植物是養蜂基礎 完整資料庫仍需各方共同建立

先了解蜜源和粉源,是養蜂的必要基本功。蜜粉源植物(honey plant)廣義而言是蜜源植物、粉源植物和蜜粉源植物的統稱。蜜源植物是指具有蜜腺、能分泌甜液,且分泌的甜液能被蜜蜂採集利用的植物,是蜜蜂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粉源植物則指能產生較多的花粉,且能被蜜蜂採集利用的植物,花粉是蜂王漿、蜂王粉的主要來源,是蜜蜂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至於蜜粉源植物,是既能提供花蜜,又能提供給蜜蜂花粉。

蜜粉源植物攸關蜂產品的品質,因此蜂類產品如蜂蜜、花粉的成分鑑定在研究上備受關注,目前林試所除了基礎的蜜源植物及其物候調查,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次世代定序技術(DNA指紋檢測),藉由蜂蜜以及蜜蜂所收集花粉的DNA序列在不同植物中基因型的獨特性,更準確、快速的對應到蜜源植物,有機會更精確地為蜂蜜溯源;也準備利用蜂蜜孢粉學,透過蜂蜜中的花粉分析及蜜源植物的花粉形態進行比較研究,確定蜂蜜的來源、產地和種類。

其中,林試所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得到的結果,與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線上整合性生物資訊網站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美國國立衛生院提供的生物資料庫)內的樹種DNA資訊進行比對,再進行人工校正,已成功比對到的序列數量比例作為蜜源植物相對採蜜量的參考,可提供森林蜂農當地主要蜜源植物的參考資訊。

蜜粉源圖
林試所研究團隊針對林下養蜂,從蜜粉源的DNA(蜜、花粉、資料庫)、蜂蜜成分(揮發成分、糖度) 、蜂箱( 蜂群照顧、蜂群紀錄、溫溼度)、植物(植被調查、開花物候、採樣)多個面向著手,希望建構出一套完整的資料庫。

完整的蜜粉源資料庫是龐大的科學工程,需要森林類、昆蟲類乃至生物類相關各產業共同建立,目前臺灣森林植物的基因資料庫相當有限,需要後續的補充以提高比對的準確性。不過試驗研究結果也顯示,即使同地區鄰近的3個不同蜂箱,每個蜂箱的蜜蜂所採的植物都不太一樣,風味差異性大,顯示蜜蜂會因不同的偏好性而採集不同主要植物的蜂蜜,加上沒有農藥汙染,若能推薦栽植適合的高品質蜜源植物,森林蜜將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提供更多風味讓消費者選擇。

林試所研究團隊為了瞭解民眾對森林蜜的喜好與感受,並推廣森林蜜,曾經挑選臺灣本土冬天主要的蜜源植物鴨腳木(即鵝掌柴,俗稱江某)、春季的蜜源植物黃荊(俗稱埔姜)及瓊崖海棠,於3種植物開花時期放置蜂箱進行採蜜,並提供民眾這3種蜜源蜂蜜製成的蜂蜜水及蜂蜜氣泡水,發現鴨腳木蜜水的喜好度最高,加了氣泡後會改變受試者對風味的喜好,而不同年齡喜好度有所不同,不少民眾因此活動得知龍眼蜜以外更多不同風味的特色蜜,並顯示對森林蜜的接受度高。

蜂蜜
林試所研究團隊收集各地森林蜜樣本,除了研究不同森林蜜源的風味,也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次世代定序技術,希望更精確地為各種蜂蜜風味溯源,並進而提供做為蜂農尋找與建構蜜源環境的參考資料。

純蜜政策明年上路 森林蜂農更有保障

無論是蜜蜂生存、環境生態、經濟價值或健康意識的考量,養蜂業都須建立在可靠的科學基礎上。一般蜂農已較有系統性的觀察到蜜蜂偏好尋訪的蜜粉源植物,然而,臺灣森林廣袤,擁有數千種植物資源,相較一般農地習慣採集的蜜粉源植物仍有許多未知數,包括蜜粉源植物資源開發、避免對人類或對蜜蜂有毒的蜜源、蜜源植物苗木育種與供應等等,在開放林下養蜂之後,這方面的資訊更為急需,才能做為未來擴大推廣時的參考資料,提供農民除了造林木之外短期的經濟收入,並提高造林地的價值。

此外,相當多的蜜源植物是重要的糧食、蔬菜作物,或屬於果樹、林木、牧草、藥用植物、花卉、飲料、香料植物等,如果能夠開展對蜜源植物的綜合利用,將這些資源的價值加以充分挖掘,使效益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也是未來山村建設的重點課題。

目前符合申請條件從事林下養蜂的蜂農,其產出的森林蜜即符合蜂蜜產銷履歷資格,林務局預計今年底推出完整的「林下良品」標章規則,將所有公告從市的林下經濟品項全部納入。也因為森林蜜本身就是很純的蜂蜜產品,因此衛生福利部公告明(2023)年7月正式上路的100%純蜜政策,將對森林蜂農提供更多的保障,也提供森林蜜的未來發展更多可能性。

森林蜂產品的技術規範
(資料提供/陳芬蕙)

純正國產優質蜂蜜 有蜂蜜產銷履歷標章認證

文/葉小慧 攝影/吳尚鴻

消費者有福氣,除了開發蜜源純淨、風味多元的森林蜜,為了確保臺灣蜂蜜產品的品質安全及可追溯性,農委會農糧署自2020年起將蜂蜜納入產銷履歷制度,產品逐批檢驗嚴格控管,去(2021)年更重新公告「蜂產類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除了原蜂蜜品項外,新增蜂王漿(子)品項。

同時,農糧署輔導臺灣養蜂協會辦理「111年全國國產蜂蜜品質評鑑」結果,於今(2022)年8月6、7兩日在臺中市花卉批發市場草坪居舉辦頒獎典禮暨蜂產品推廣行銷市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糧署署長胡忠一均出席主持頒獎,表揚全國蜂蜜評鑑得獎蜂農。

頒獎現場並設置40個蜂產品市集攤位及餐飲攤車,邀請產銷履歷驗證、獲獎蜂農展售,其中引領臺灣森林蜜發展的蜂神森林養蜂場也在場,展售獲得產銷履歷驗證的相關森林蜜產品。

農糧署統計,目前累計已有78戶蜂農通過履歷驗證,蜂箱數近2.5萬箱,約占臺灣養蜂箱數12%以上,產值超過2億元。同時強調,要購買優質純正國產蜂蜜,只需要認明蜂蜜罐上的產銷履歷標章,就是源自臺灣、不摻偽的真蜂蜜。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與農糧署署長胡忠一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與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於全國國產蜂蜜品質評鑑頒獎典禮後的展售活動中恭喜得獎蜂農。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