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已影響產蛋!蛋農如何避免「生雞卵無,放雞屎有」?

家禽畜牧自然也受氣候影響,臺灣已有蛋農在摸索氣候變遷下的出路。(攝影/吳尚鴻)

今年初臺灣面臨蛋荒危機,產量占全臺45%的蛋雞重鎮──彰化縣,處處可見圍起藍色帆布的傳統雞舍,正面臨極端氣候下的蛋雞生存考驗。「我在傳統雞舍養了十年蛋雞,空間小、棟舍矮,密不通風!」蛋農陳老闆指著不遠處的傳統雞舍說,「當初氣候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你要有所突破!維持不變,就會是先前缺蛋的因素源頭。」

去年旱災導致用水危機,農田休耕停灌以及豪雨農業災損等,這次則是蛋雞產業深深感受到極端氣候的威力。獸醫指出,今年禽流感疫情比較嚴重是氣候因素,天氣一天冷一天熱,溫差很大,雞隻根本受不了,免疫力自然較差。中華無抗養殖聯盟協會理事長黃建忠直言,「缺蛋事件中,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很大!」

新型雞舍  明亮又通風

走進一般傳統閉密式雞舍,常是撲鼻的阿摩尼亞味迎面而來,且地上雞糞去化也令雞農感到頭痛。有雞農表示,因為雞大便潮濕,業者處理意願低,他只好自己清運解決。

陳老闆位在火龍果田旁的雞舍,有別傳統雞舍,打造寬敞明亮又通風的低密度飼養環境。連續禽流感疫情令蛋農非常戒備,2月底還在缺蛋期間,陳老闆正和飼料廠副總經理巡雞舍並討論飼料配方。臺灣是海島型氣候,「光一個濕度就讓你搞不定」,如何修正和改變配方,讓雞糞狀態維持「乾度」,不會是水便,是重要的飼養環節。

陳老闆撿起乾燥雞糞說明,潮濕雞糞會產生氨氣、硫化氫等有害雞隻健康;他劃設寬闊走道,雞糞集中可利用小山貓清理。(攝影/吳尚鴻)

陳老闆雞舍裡的雞糞乾燥程度,可以用山貓車直接來剷除。他撿起地上一團硬硬的雞糞,「這裡面有氨,會產生硫化物,如果雞糞很濕,就是硫化物、氨氣的來源。硫化物會破壞動物體的上呼吸道黏膜,這是雞隻容易生病的原因,所以我對這個的乾度很要求。」

細心照料  一日巡多回

陳老闆的蛋雞品種有白羽、紅羽雞,「這邊有海蘭雞(Hy-Line)、伊莎(ISA),那邊有漢德克(HENDRIX)、海斯(H&N NICK),一共4個品種,就差沒有羅曼種系」。每天巡雞舍好幾回的他,伸手抓出一隻褐羽伊莎雞,雞隻不但沒有躁動不安,還肯讓人摸牠柔順光滑的羽毛。

陳老闆的褐羽伊莎雞,即使從籠中出來做模特兒,情緒仍相對安定。(攝影/吳尚鴻)

巡雞舍時陳老闆會幫雞撥飼料,他說,雞隻有一個特質,飼料槽被動過時,雞會好奇,然後頭伸出來吃飼料,「要維持每隻雞吃的量要平均,一定要去做撥料動作,撥料時還要看雞的臉、雞冠顏色,以及有沒有蹲著,是不舒服?還是只是蹲著休息,這些都要觀察。」另外,為了確保雞隻吃得健康,陳老闆與三家飼料廠配合,透過每天看蛋、雞糞,來交叉比對分析,調整飼料配方。

集蛋作業時觸摸蛋殼,也是了解雞隻是否健康產蛋的方法。(攝影/吳尚鴻)

接近中午,忙碌集蛋工作展開,陳老闆不忘叮嚀,「一邊集蛋,一邊要摸蛋,了解蛋殼粗細度和硬度。」輸送帶送來一顆一顆新鮮的雞蛋,一箱箱20臺斤的雞蛋準備出貨,產蛋率在八成以上,正是陳老闆夫婦對雞隻的細心照料成果。

提前部署  養雞三關鍵

「很多不巧因素湊在一起,包括雞隻源頭、飼料漲價,產業沒有利潤,所以雞蛋減產,加上天氣因素,出現緊迫,雞較容易生病,所以事情都卡在一起了。」中華無抗養殖聯盟協會理事長黃建忠分析,臺灣濕度、溫差變化大,對雞隻飼養是很大的挑戰。

黃建忠說,雞隻的熱緊迫、冷緊迫會影響產蛋率,以往天氣炎熱,農民在通風設備方面做得比較完善,所以對於「熱」的方面,比較好處理。但冬天溫差太大,溫差超過十度,母雞對產蛋會有壓力,「你的加溫設備有沒有做好?」面對氣候變遷加劇,雞農須了解預防性動作,並要做到徹底。

小雞影響中雞(如圖,尚未足齡產蛋的雞)、蛋雞,雞隻源頭管控會是蛋雞健康、產蛋效率的第一步。(攝影/吳尚鴻)

他指出,臺灣未來將加入國際經貿組織,農產品開放競爭下,如果環節沒有改善,恐怕會失去競爭力,傳統養雞模式須重新思考布局,最好的方式是雞農從源頭管理,包括第一點,小雞來源須審慎評估,種雞場的小雞健康度會影響中雞及蛋雞市場,進而影響產蛋率,很多雞農在進雞時常以成本為重要考量,「但不是便宜就好」。

第二點是環境改善,黃建忠表示,雞場最大挑戰是養殖管理有沒有到位,雞舍乾淨度及生物安全的管理包括雞糞清除等,以及每天都要巡雞舍好幾回,雞隻有問題即刻處理,不然一不小心染疫就擴散出去了;最後是「飼料成分營養度」,飼料成分關係到雞隻的健康,同時也會影響排便,如果雞糞較不臭,環境就會比較好。他說,在大環境己經改變下,「現在農民很辛苦,要更用心。」

在內部環境外,如加裝太陽能板等方式與綠能結合,也是目前新式禽舍潮流之一。(攝影/吳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