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行動精油車走入城鄉部落採集 挖掘臺灣在地植物精油

林試所「Mobile Plant行動植物工坊」到臺灣各個角落尋找土地的氣味。(圖片提供/林試所)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為了開發精油,仿照國外作法成立「Mobile Plant行動植物工坊」,去年起林試所研究人員開著這輛「行動精油車」載著蒸餾設備,去到臺東、宜蘭、新北、南投四個不同鄉鎮萃取精油,包括甜萬壽菊、石薺薴、柳杉和部落樟樹,挖掘在地可以製作精油植物,可供未來地方發展精油產業參考。

製作精油所需原料資材龐大,1公斤植物原料可能萃不到5公克精油,尋找適合製作精油的材料時會耗費大量運輸成本,林試所因此有「行動植物工坊」的構想,使用小貨車載運蒸餾設備,前往臺灣各個角落採摘植物蒸餾。林試所助理研究員葉若鋆表示,尋找可製作精油的植物,發掘可與在地連結的植物,同時也訪談在地居民,藉此收集可能的精油生產及利用方式等建議。

行動植物工坊去年9月、疫情稍緩時出發,先聯繫可探訪的社區,到達當地再尋找可做精油的植物。行動植物工坊在宜蘭雙連埤找到俗稱「痱子草」、在地人會作泡澡藥用的「石薺薴」,臺東東河芳療業者私營「非零農場」栽培的甜萬壽菊,南投望鄉部落的樟樹,以及利用新北坪林茶鄉的柳杉萃取精油。

這趟氣味採集之旅每個定點約停留1、2天,篩選、收集材料蒸餾,在精油蒸餾的3、4個小時裡,行動植物工坊便會與在地人訪談,收集在地居民意見,以此開發可能的生產模式。

在精油蒸餾的3、4個小時裡,行動植物工坊便會與在地人訪談,收集在地居民意見。圖為在新北坪林訪談收集居民對行動蒸餾的想法。(圖片提供/林試所)

林試所希望挖掘製作精油植物,不侷限造林樹種,也鼓勵用疏伐下的枝條作為精油材料。(圖片提供/林試所)

葉若鋆指出,林試所希望挖掘製作精油植物,不侷限造林樹種,也鼓勵用疏伐下的枝條作為精油材料,例如石薺薴是與雙連埤在地人生活有關的植物,在新北坪林甚至直接用當地人棄置路邊的柳杉萃取精油;林試所並依據當地人建議,依據生產、教學及遊憩體驗等不同需求,設計出3種精油行動生產的車輛設計,可供未來地方發展精油產業參考。

臺灣不同氣候與地貌孕育多樣的植物,此計畫會持續進行,希望找到在地小面積種植和季節性收成植物,發展適時適地的植物利用,尋找與土地連結的氣味。

林試所《香萃四帖》特展自3月9日起至4月10日,於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展出訪談紀實、氣味體驗和3種不同使用需求的行動蒸餾設計;3月份9日、12日及13日上午10時,還會現場示範行動蒸餾設備操作,讓民眾了解植物材料蒸餾、收集精油的過程。3月9日到3月13日並於台北植物園賞荷廣場設置《植物到精油的氣味採集實踐》主題攤位,展示從發現香氣植物、利用植物氣味、植物選育到精油生產的歷程,以及森林蜜、小木作等森林多元利用面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