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游昇俯
新北市林口臺地是pH值4.4的強酸性紅土地,不利農耕。樸門認證教師許湘宜相信土壤的力量,在此種下萬壽菊、鼠尾草、玫瑰、穗花木藍,以混種多樣的花卉及蔬菜,善用堆肥,營造豐富的土壤生態系統,她宛如紅土森林裡的女巫,施展魔法,驅動土壤裡的微生物小精靈幫忙耕作。
新北林口臺地是紅土礫石臺地(洪積母質臺地),因累積大量氧化鐵而呈現一片磚紅色,紅土厚度高、排水良好,但因pH值偏向強酸性,除了適合栽培茶樹、鳳梨等嗜酸性作物,一般不利於農耕。
「紅土森林小宇宙」農場土壤pH值是低達4.4的強酸性,卻可以種出山茼蒿、鴨兒芹(山芹菜)、羽衣甘藍、萵苣、四季豆等適合pH值介於5.5至7的葉菜、豆類,靠的不是什麼神奇肥料,而是農場主人對土地的溫柔。
可食地景 花卉與蔬菜間種
臺北林口臺地一路崎嶇山路中,轉進茂密樹林小路,出現一條美麗的花徑,紫色鼠尾草、黃色萬壽菊,以及穗花木藍綻放,連生長條件嬌嫩的食用玫瑰也開得嫵媚,還有迷迭香的香氣傳來,簡直像是來到香草花園。「這個菜有微量元素喔!」農場共同創辦人之一的許湘宜正在做導覽。
許湘宜與王毓豐這對戀人,三年前共同攜手拓荒成立紅土森林小宇宙,初訪農場的人,可能不會知道這裡的土壤適不適合種菜,第一時間注意到的反而是遍布農場裡的各種花卉,與農場的蔬菜有層次高低錯落著。
菊科花卉可抑制有害線蟲,農場將萬壽菊或鼠尾草等與蔬菜間種,也藉著花卉及香草突出的味道發揮驅蟲效果;更重要的是,花卉會吸引各種蜂類、蠅類及土壤動物,其中有些是農業害蟲的天敵動物,只要菜園的生態愈多樣化,食物網愈複雜,不同物種維持平衡,蔬菜就不會遭受單一氾濫的害蟲嚴重啃食,反而可確保一定良率。
豆芫菁是鞘翅目昆蟲,春夏季野外很容易發現成蟲成群,危害豆科、蕨類植物,4月底的紅土農場也看得到豆芫菁在葉菜上攀爬,但王毓豐絲毫不著急,他說,豆芫菁幼蟲原是肉食性,會在土中找蝗蟲的卵吃,是益蟲,成蟲後才變草食性,成為農民的害蟲,「但牠比較喜歡吃龍葵,有野生的龍葵可吃就不大會侵害葉菜」。
許湘宜也說,豆芫菁可能會讓作物不漂亮,但少見真的把作物咬死,牠們成群到處吃、到處排便,不要只看到牠們吃作物,其實也透過排便在照顧土壤。
農場生態系食物網健全,各種動物彼此制衡,危害蔬菜的害蟲就不至於氾濫成災。吃葉菜的銀紋夜蛾幼蟲(右上)會被天敵釉小蜂寄生;蔬菜害蟲夜盜蛾幼蟲被蜘蛛捕食(左下);但蜘蛛也會受到螳螂捕食(右下)。(圖片提供/紅土森林小宇宙)豆芫菁幼蟲期本是肉食性的益蟲,會獵食蝗蟲卵,其成蟲後變草食性(左上),才成為農民眼中的害蟲。(攝影/農傳媒)
堆肥非增「肥」 培養土壤微生物回到土裡
許湘宜是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專業認證教師,鑽研再生式農業、作物群落設計,並從曾任美國羅岱爾研究所(Rodale Institute)首席科學家、土壤微生物學者Dr. Elaine Ingham的線上課程,學習有關土壤復育、土壤微生物的知識。
她透過碎木屑、稻稈及種地被植物覆蓋土壤,為土壤保水、增加有機質,並師法「德式高架花床」(Hügelkultur)作法,在菜畦底下埋入較多枯枝木頭,幫助土壤形成腐植質,因腐植質有助土壤結構及保肥力。想讓強酸性的紅土適合農耕,一般會用石灰改良,但石灰可能殺傷土壤微生物,因此許湘宜連石灰也不用。栽培作物靠自製堆肥及堆肥茶,並避免僅大量使用果皮、菜渣等高含氮材料,因為堆肥目的不在給土壤增「肥」,而是希望培養微生物,將有益微生物群放回土中。
堆肥的材料可略分為木頭、枯枝等棕色資材,雜草、蕨類等綠色資材,以及豆粕、水果、廚餘等高氮資材,使用不同材料可調控堆肥溫度升降、腐熟速度,以及其中真菌、細菌等各種菌相的比例,土壤微生物菌相不失衡,就不容易滋長作物的病原菌。
單位面積產量高 作物營養更健全
許湘宜還會利用善於吸收微量元素錳的草本植物「洋商陸」泡製液肥,來替作物補充合成天然抗病蟲物質所需的錳,她如此善於這類栽培小技巧,宛如這片紅土森林裡嫻熟作物生長魔法的女巫。
不同於慣行耕作一次只種單一作物,農場中每塊菜畦都會同時種植多種作物,刻意混種是為了讓土壤生態更多樣化。混種模式下,不同作物輪流收成,土壤養分卻不會失衡耗竭,可以持續種植、收成,許湘宜相信,用這種以照顧好土壤出發的方式耕作,單位面積產量可以比慣行耕作還高。
王毓豐也指出,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日本食品標準成分表」調查,現今人們所吃的蔬菜的營養成分,相較於1950年代的蔬菜,最低者只剩下約5分之1,就是因為土壤劣化,加上耕作只以化肥提供作物氮磷鉀等必要生長元素所致。作物的養分可以更多元,健康的土壤才能讓作物營養不失衡。
「這是我吃過地表能量最強的食物」,農場顧客的回饋,總讓許湘宜與王毓豐感動,傍晚時分,兩人忙著點收菜,準備要親自送去上周到農場參觀後就直接下訂單的餐廳,「鴨兒芹、皇宮菜……」,發現菜量不夠,立刻載上頭燈,伴著蛙鳴在田裡補採,並把青菜放入美美的編織籃中。喜歡美感的許湘宜連農具都很講究,她甜甜笑著說,「這樣務農才會開心啊!」
系列報導
- 【護土固碳01】「超載」農地長出暖化潛勢?臺灣土壤劣化與農地上過重的肥料
- 【護土固碳02】與氣候變遷搏鬥 臺版不整地農耕尋找解方
- 【護土固碳03】田土曾是後段班 宜蘭深溝惜土老農養出黑厚土
- 【護土固碳04】蜜源植物建構生態系 健康土壤種出真食物
- 【護土固碳05】養土共生好夥伴 種好作物得靠土壤裡的小生物
- 【護土固碳06】回復律則是有機耕種的最高價值
- 【護土固碳07】農地剖面健檢 了解土壤才能有效用肥
- 【護土固碳08】農村裡的土壤醫生 從泰國走向世界
- 【護土固碳─土壤生物附記】火耘機殺菌除蟲 專家:高溫處理如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