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的模樣】香港煲湯的廚房

文、圖片提供/朱培綺

我特別喜愛探詢廚房,一個家也好,一間店也好,一群人活動的場所,總少不了廚房。想像使用廚房的人,走動做菜的路徑、觀察配電與水流動線,大小家電置放順序、每件刨具器材依序吊掛壁面、杯碗瓢盆靜躺碗櫥筷桶、瓶瓶罐罐調味品與乾貨食材置放的所在地,無論凌亂整齊,都會讓我發出驚嘆,那是有著百千萬樣使用它們的姿態,是既迷人且魔幻的小小世界。

有時看到夢幻廚房,難免起了比較之心,想趕快回家把自己的廚房炸掉,重新打造。然而第一次造訪公婆家,映入眼簾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廚房,震撼以餘,也下定決心,不再隨口抱怨自己家的廚房了。

公婆家在香港九龍城,舊啟德機場附近,人流暢旺,有著濃厚庶民氣息的街坊,食肆雲集之處,家門一出便是市場、各式餐館、藥行、老店、舊鋪,乾貨雜糧任君挑選,婦女街市採購也講究效率,走一只旋臂圍圈繞,即可將各式材料廣納入袋,方便得很。

我的奶奶(香港人稱婆家的父親為老爺,母親為奶奶),是家中的掌廚人,每日為家人煲湯,每日上市場,上班前半個小時即可在市場採買完畢。一進家門沒有玄關便是廚房,兩口瓦斯爐、爐下有瓦斯桶、一個垃圾桶、一個A3紙張大小的水槽、一小片轉角空間騰出的流理台面,這個空間僅夠旋身,一個跨步就可以走完。收納碗櫥、家電、冰箱的空間,全是在走道上點滴節省出來的。由於廚房實在太小,就算要進廚房幫忙,也顯得礙手礙腳。小小廚房張羅每日晚餐,也常接待親朋好友吃飯,逢年過節拜佛迎神,依然是滿桌料理。我總是在杯盤狼藉之後,堅持幫忙洗碗,這才看清楚方才奶奶做菜動線是怎麼出現的,小道具都藏在哪裡。

PROFILE

朱培綺

雜學者、素食者、或者書店企劃者,近期得知最新的身分是人類圖的反映者。有著金魚般的記憶力。踏進書店業界至今14年,累積許多的書店搬家經驗,歡迎交流。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