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小孩

文、圖片提供/鴻鴻

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曾獲吳三連文藝獎。曾主編《現代詩》復刊號、 《現在詩》、《衛生紙 +》詩刊。多次擔任臺北詩歌節策展人,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及黑眼睛跨劇團。

年過 50 才有了第一個小孩,對我來說其實是最好的時刻。若是三、四十歲當爸爸,我應該還在衝刺自己的事 業,不可能放太多心力在孩子身上。也許,在孩子心中, 我就會成為侯孝賢電影裡的父親形象──那個永遠坐在椅 子上的背影。但是現在,我對人生幾乎已無欲無求,這意外降臨的孩子反而像是一個禮物,帶領我展開全新的生活。

孩子教給我的事情,最重要的便是:雖然生活要有計畫,但更重要的是隨緣。因為一個不到 3 歲的孩子,喜惡瞬息萬變,無可預期。陪著他玩的時候,大人根本不可能有心力做自己的事,甚至連動腦也太奢侈。對於自詡為非常善用時間、幹起活來像八爪章魚的我而言,突然面對必須大量放空的處境,除了甘之如飴,並沒有其他應對之 道。這也讓我和老婆,對於生活中能偷到的片刻閒暇,比如看一場電影、喝一杯小酒,都格外滿足與珍惜。但我們發現,即使這樣的片刻,我們想的、聊的,也都是孩子的點點滴滴。回想他今天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笑容、 或一個假哭的醜臉,都無比甜蜜。這時候,我們就會把手機拿起,看起照片來。

平日當Line 傳來:「樂寶怎麼樣?」 單獨帶小孩的那一個便回傳一張剛拍的照片,有圖為證。每天晚上孩子睡著,我和老婆便開始上傳孩子的照片到「時光小屋」,一面選照片一面彼此分享,像貪杯的人嘖嘖品著佳釀。

很多人用照片為孩子寫日記。其實我們不算是太瘋狂拍照的父母,也從不要求孩子擺姿態,只是偷空檔搶拍。剛開始他能走、能爬繩梯、能溜滑板車的每一階段, 都迫不及待地拍下。後來司空見慣,就懶了。這些記錄,老實說不是為了孩子,是為了自己,是為了當孩子長大、獨立,遠離我們時,有照片可以回味。

但孩子也會看。發現自己的影像留存在爸媽手機之後,樂天便時時要看,更愛看動態錄影。他會說「看爬爬爬」、「看坐飛機」、「看爸爸做運動」,依他正著迷的內容而定。有一陣子他反覆想看「不要姊姊」。那是在里長辦事處門口的電動木馬上頭,一個獨自在等父母的小姊姊。 當樂天和他的玩伴阿勇靠近示好時,小姊姊滿口疾言厲色的「不要!」「哈囉──」 「不要哈囉!不要、不要!不要靠近我!這是我的拼圖!」這才發現她手裡拿著一疊拼圖。看了幾天之後,樂天突然進入反叛期,無論我們說什麼他都滿口「不要、不要」起來。我們立刻把「不要姊姊」藏到雲端,但悔之晚矣。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