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組農業策略聯盟與農校刊物齊發,培養農業生力軍

文、攝影/ 趙敏

國內從農人口老化,急需生力軍加入。財團法人豐年社扮演平台,整合產官學資源,協助旗山農工和佳冬高農學生到農企業就業的策略聯盟,今(9日)正式啟動;同時,國內第一份專為高職農校生編輯的農業刊物《Young農通訊》也創刊發行。透過見習和就業、提供資訊等雙管齊下,鼓勵農校生畢業後留在農產業工作或自行從農。

策略聯盟計畫是由豐年社主辦,農委會補助經費並指導,刊物則由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經費,今日在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舉行高職農校策略聯盟和《Young農通訊》發刊記者會。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說,今日與有榮焉見證策略聯盟和農校刊物從南臺灣出發,農民是天地的良農,從事農業不僅對土地友善,也對人慈善,讓人民得以溫飽。過去外界多對從農抱持負面印象,現今應該翻轉傳統的思維,也需要社會大眾共同覺醒,讓青年從小就對從農有尊榮感。

整合高屏區農業相關單位策略聯盟,扎根農校

豐年社副社長蘇登呼說,豐年社從去年8月開始規劃,陸續採訪各農企業和農校,發現國內農業從業人口平均約62歲,加上農校生因看不到願景、父母反對或有其他就業選擇等,從農意願偏低,產業界迫切需要年輕人力投入。

過去農委會輔導著重在生產端,較少將重心放在農企業管理,今透過以旗山農工和佳冬高農為核心的策略聯盟,目的是改善現有農場實習的不足,除了讓學生學習農業生產,也更重視行銷、品牌、通路、財務和創業等管理。

計畫第一年,豐年社先整合高雄和屏東共22個單位,包括15家農業上中下游企業、2個農場、1法人機構、2所大學和2個農業研究機構,提供旗山農工和佳冬高農的農科學生約140個見習和工讀名額及70個就業機會。

蘇登呼說,透過「循環式見習與就業」,可讓農校生賺到農業生產財和管理財。舉例來說,學生一邊求學,一邊實習,假如實習結束後,因地點距離住家較遠而無法留下,可再到其他企業見習或就業,讓學生多元學習,也幫企業找到合適的人力,一切給薪將遵照《勞基法》,廠商提供農校生正職薪資最高可達30,000元,

第一份提供農校高職生產業資訊的刊物《Young農通訊》創刊

另一個重要盛事是,第一份專為高職農校生編輯的農業刊物《Young農通訊》也將在本月15日發行。由豐年社採訪主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未來每月15日都會發行紙本刊物,免費贈閱,也會在社群網站提供即時的新聞資訊,讓農校生獲得農企業管理、有機生態保育等新知。

蘇登呼表示,《Young農通訊》未來報導的議題多元,包含地產地消、通路契作、農創業、跨國農產行銷、農業品牌行銷、農產美學、農業網路紅人、食農教育、農業人才培力等,也會做農業調查,讓有志投入農產業工作的學生有參考方向。

《Young農通訊》由豐年社採訪主編,是第一份專為高職農校生編輯的農業刊物。

經由策略聯盟、刊物與業界接軌,學生表示期待

對於今日農業策略聯盟啟動和農校專屬刊物創刊,不少學生躍躍欲試。旗山農工高二農經科學生黃伯正曾到農友種苗見習,學習瓜類授粉兩週,他認為,在業界實習能學到與學校課程不同的技術,還有現在農業相關新聞不太足夠,對於《Young農通訊》的創刊能提供更多新知表示期待。

旗山農工高二食品經營科學生黃冠獻也曾在統一武藏野高雄廠見習,學習御飯糰肉類及餡料的衛生管理,他樂見高屏地區成立農業相關策略聯盟,提供學生更多到產業界見習、實習和就業的機會。

佳冬高農高二食品科學生洪子媛說,因本身念食品相關科系,對於食材的來源與農業生產相當感興趣,畢業後不一定要立即升學,會考慮到工廠實習或就業,持續累積經驗。

目前勞動部已規劃推動「青年就業領航計畫」,與農委會持續推廣農校生與產業接軌相呼應。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提到,高職生畢業後不一定要馬上升學,由政府編列獎勵金,提供學生到職場探索機會,歡迎105年度的應屆畢業生先到農企業就業,了解農業是非常高尚也具希望的產業。

這次的計畫為期兩年,蘇登呼說,將透過資源、資訊、就業和知識這四大力量,盡力協助農校生。計畫結束後,農校仍會持續和農企業合作,提供見習、工讀和就業機會,以改善農業青年人口不足的情形。

今日出席啟動儀式的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也勉勵台下學子:「不要離開家鄉和土地,在地打拚一定比出外有前途。」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翻轉傳統思維、珍惜土地、利用土地,結合各方力量,日月光不會缺席。

22個策略聯盟成員

15家農業上中下游企業

農友種苗、永昇冷凍食品工業、百賢農產、統一武藏野高雄廠、漢來美食、大中華生技食品、魔米國際、台灣蓋婭社會企業、武藏企業、生力美食、綠冠有機農業、大苑子開發、陳稼莊自然農業、光鮮科技、藝隆農產

2個農場

銘泉農場、鴻圃種苗

2所大學

屏東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

2個農業研究機構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1法人機構

中央畜產會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