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鄉:切忌用過去經驗研判禽流感,國內家禽屠宰與運輸須轉型

H5N6亞型高病原禽流感疫情從日韓延燒,台灣也難以倖免。繼花蓮幼鵝、鴨子檢出病毒後,在西部的火雞、烏骨雞等陸禽也陸續發現。雖然這幾例疫情都是防疫人員主動追出,但有許多值得深思之處。

以台南火雞場為例,在日韓紛紛傳出新的H5N6疫情時,飼主在暴斃了3000多隻火雞後,自行判斷雞隻沒出現禽流感的典型症狀,以為是飼料出問題,沒向防疫人員通報,錯失第一時間防疫黃金期。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曾參與美國疫情調查,長期協助政府處理禽流感、人流感疫情,經歷過2003年H5N1禽流感大規模禽傳人的緊張時期。她聽聞火雞飼主的反應後,擔心得直搖頭說警覺不夠。

她反問什麼是典型禽流感?台灣見過H5N6嗎?禽流感基因片段多,各有其功能,基因序列稍微出現變化就會有不同症狀,千萬不能用過去的經驗自作主張下判斷。她強調面對禽流感,「不要想說你認識病毒,要抱著我不認識你的心態,認清病毒就是無所不在,今年沒有,明年也會有,要加強自己的警覺與防疫能力,減少損失。」

另外,這次花蓮確診的H5N6鴨隻是在宣布移動管制前一刻運到宜蘭屠宰,在屠宰場緊急攔截後驗出病毒。何美鄉認為,台灣家禽習慣集中運輸到大型屠宰場屠宰,有交叉感染病毒的風險,且長期開放式運輸,只用鐵籠裝著,雞屎、羽毛齊飛,會一路散播病毒。她建議應增設區域屠宰場就地屠宰,再以冷藏方式運送屠體,或是效法國外改採封閉式運輸車,降低禽流感傳播的機會。

農傳媒專訪何美鄉,用第一人稱呈現他對禽流感防疫的建議。

候鳥傳播H5病毒造成全球大流行

問:H5N6亞型高病原禽流感去年起在韓國大規模爆發,造成重大損失,三個月內撲殺了3300萬隻家禽,日本也撲殺了140萬隻,目前台灣檢出的病毒和日韓基因列相似度達99%,這個病毒有何特性?和2004年台灣在關渡候鳥排遺中檢出的H5N6有沒有關聯?

答:這次的病毒和台灣在2004年發現的H5N6不同,2004年是低病原,這次是高病原,H5的基因不同,目前這個高病原的H5是2003年H5N1一直傳下來的某個支派。

2003年的H5N1後來變成比較新的H5,2014年H5N8跨國大流行,讓這個2003年留下來的H5遍佈全球,在這之前,這個H5沒有出現在美洲,台灣也沒有。

這個病毒由人傳進來的機會比較小,應該是候鳥帶入,所以我們不能怨天尤人,候鳥就是會過我們這裡,今年沒有,明年也會有,不管你是不是先進國家,地球本來很大,現在越來越小了,重要的是加強自己防疫能力,降低損失。

應增設區域屠宰場就地屠宰,避免活禽長途運輸

問:您曾到許多國家考察過,可否看看您觀察到的禽流感防疫重點?台灣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鏡?

答:這次花蓮的鴨長途運輸到宜蘭屠宰被檢出病毒,凸顯我們的屠宰運輸體系必須調整,改變長途運輸運到某個地方集中屠宰的情形。此外,現行的運輸車採開放式運輸活禽,等於是沿途散播病毒。

2014到2015年全球禽流感大流行時,農政單位就檢討過運輸車不應再用開放式的。當時農政部門曾比對資料發現,運輸過程會讓路邊養殖場受到感染。國外運輸車是密閉式,有濾窗可讓家禽呼吸。

假如台灣沒辦法弄出比較好的運輸工具,或覺得這樣太貴,應增設屠宰場區域就地屠宰,降低各地區交叉感染的問題。各縣市都設自己的屠宰場,宰完再冷藏運輸,因為運輸食物比運活禽容易。

台灣是很小的地方,擠了很多人跟動物,現在運輸的活禽若染病有感染性,會一路向外傳播。政府要花錢建立體系,總要訂個目標逐步落實。

禽流感病毒變異大,稍有異常就要提高警覺

問:H5N6和2014年底到2015年國際流行的H5N8不同,當時水禽染病後快速死亡,這次感染了H5N6的鴨子卻沒明顯症狀,台南防疫所和飼主也說暴斃的火雞沒有出現典型禽流感症狀,例如眼窩水腫、食慾不振、呼吸道疾病等,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新型態的病毒?

答:什麼是典型?台灣見過H5N6嗎?沒有啊,禽流感有這麼多個基因片段,各有其功能,什麼地方稍微變化一下,就會有不同表徵,很容易改變,才會看起來那個病毒嚴重、那個不嚴重。

有些高病原性的禽流感,家禽感染後會死,我們就知道病毒在哪裡,但有些是低病原的,家禽不一定會死,但是會感染人,例如H7N9,禽流感有各形各色,所以我們並不知道什麼叫禽流感典型症狀,或者不典型,因為沒見過,對於禽流感,你不要想說你認識它,要想的是我不認識病毒,病毒就是無所不在。

我們可能很難從家禽外觀知道是否染上H5N6,所以要定期監測,包括候鳥糞便、家禽健康,飼主也要提高警覺,飼主可能會說每天都有雞鴨在死,但是在嚴冬時要更警惕,通報死禽,家禽大量暴斃表示很嚴重,一點點病毒就讓他們死,火雞不需要出現腹瀉、呼吸道症狀,那表示病毒是更毒的,看到家禽暴斃,不能讓牠們死因不明,而且要用科學證明,不要用猜的方式,這樣對自己和其他人都好。

家禽從業人員特別需要追蹤健康

問:H5N6在中國曾出現16例禽傳人案例,其中11例死亡,感染者都具有家禽接觸史,對於第一線接觸禽類的從業人員,您認為要注重哪些防疫措施?

答:在第一線接觸的養禽、防疫人員身上,政府已經打了人的流感疫苗,預防各種交叉感染,產生人禽病毒交叉變種,要持續追蹤這些人員的健康。

最重要的是教育、養殖場管理,前幾年台灣禽流感大流行時,很多追蹤研究顯示,那些來撲殺的人員會把病毒帶出去,所以我們要有無菌的訓練,衣服怎麼穿、怎麼脫,如何跟著雞鴨一起處理掉,車子進來跟出去的動線,如何設計得不會交叉感染,這是很重要的禽場管理。

大家要認清,禽流感不會走掉,只要候鳥來了,全世界都有,以前H5N1台灣一直沒有是特例,是因為那些鳥病得太嚴重飛不到這裡來,現在這些鳥都飛得到台灣來了,南韓有、中國有,我們就有了,雖然不一定會傳人,但光是禽流感就夠把經濟、社會搞亂了,防疫是環環相扣互相配合,所有相關的人都要有基本正確概念,絕不要抱著僥倖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