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仁:放下門派之見,讓友善農耕成為邁向有機的入門

文/ 何嘉浩 製表/ 柯皓翔 首圖攝影/ 黃世澤

長年推動有機農業與非基改運動的台大退休教授郭華仁老師,對於有機農業的推動從有機驗證,增加了友善環境的補貼有許多的看法和期許。

友善環境耕作定位,應是有機農業的入門

有機驗證由於需要有土壤及灌溉水重金屬的檢驗報告,以及很多的文件及稽核,並且最後要有審查等考核,成本較高。相比之下,友善環境耕作像個入門一樣,不需要土水檢驗報告,減少文件表格等要求的繁瑣,其重點在於,要管理生產的過程。並且在查核上面,相對於有機驗證是少數稽核員應對全國很多的農場,友善團體的查核離農民距離比較近,甚至可能是住在附近的人,查核成本比較低。

農委會應增加對友善耕作團體的輔導機制

目前的要點,對於友善耕作團體的實際輔導作為並未說明,應該考慮到各團體的運作需要經費,讓這些單位願意出來為農友做這些事情。當然團體的基本條件也需提及,避免魚目混珠。

各友善團體應鄙棄門戶之見,共同為有機農業發展努力

在2013年,綠色陣線協會等八個單位曾經舉辦「永續農耕研習會」,邀請了生物動力農法、秀明自然農法、KKF自然農法、樸門永續設計以及社區支持型農業的千甲部落進行「華山論劍」,共同分享在「永續農耕」的做法與實際經驗,希望增進各友善農耕團體的認識與討論。

因為,有的時候友善農耕團體在彰顯自己時,無意中會過度批評其他友善農法,造成不必要的緊張局面。實際上我國農業環境多元,難有一種友善環境農法而能適用所有環境、人文條件的。若大家能夠互相體諒,發覺對方的長處,就可以攜手合作,讓各自有成長的空間,共同往有機農業這大方向邁進。

建議農委會協調農糧署與林務局跨部門合作,里山倡議與有機農業共好

里山倡議,畢竟脫離不了產業,林務局近年在山坡地進行里山倡議很有成就,但畢竟山區面積有限,沒有辦法把里山倡議作廣泛的推廣是很可惜的。加上以農業而言,平地所使用的灌溉水多是從山區而來,從山上一路供應到平地,因此建議,有機農業應該要從高山農業作起,目前農委會著力於有機農業及友善農業的推廣,是很好發揚里山的時機,農委會應協調農糧署與林務局好好談合作,能夠讓有機農業、里山倡議的推動事半功倍。

有機農業研究經費只佔1成,應大幅度提高

郭華仁老師在曾經統計有機農業,在農業科技上的經費,結果發現總經費近60億當中,有機農業相關的計畫案只佔5千萬左右,如果農委會要大力推動有機農業,相關的研究經費應該跟上,並且大幅度調高。

例如,育種方面,許多的作物還是基於使用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的情形下,來進行品種育成,讓有機農業難以有適合的品種能採用,而有機農業應該跳脫傳統育種,採用讓研究機構與農民共同進行的參與式育種,合作育出的品種就是有機會值得推廣。

表1.101年度農業發展計畫「農糧科技研發」的領域分配

應強化配套措施的協助,增強有機及友善農產品行銷

以各縣市的蔬果供應來說,營養午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如果可以先從針對農藥進行境內管控,確保農藥使用的流向,就可以明確得知有機及友善農耕的成效,縣市政府就能做好把關,甚至委託地方團體來管理,讓友善耕作的面積逐步擴增,這樣友善農產品就能供應給相對鄰近的學校。

這個好處是供應給家鄉子弟,農友較不敢做假。許多從事有機或友善的農民,如果要寄送農產品,都有很高的宅配或其他運輸費用負擔,政府應該也在這方面對農友提供協助,才能確實增進對友善農耕農產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