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模範漁民公佈,友善環境成最大亮點

文、攝影/ 洪嘉鎂

農委會選出12位全國模範漁民,今年最大特點是友善環境,基隆漁民林新永配合棲地護育政策,說服其他漁民加入保育行列;雲林漁民李宗燦則採生態養殖文蛤,減少飼養密度、提高品質;其他漁民獲獎原因包括友善環境捕撈及養殖、護育海洋棲地、維護漁港及海洋環境、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重視外籍漁工議題、活絡漁村社區發展、漁技推廣傳承等,顯現出漁民逐漸改變傳統思維,從事漁業同時,履行應負起的社會責任。

今年全國漁民節慶祝活動,將於9月29日、30日在高雄君鴻國際酒店隆重登場,由中華民國全國漁會主辦,各區漁會協辦,活動包括表揚12名全國模範漁民、21名全國優秀漁民及其他對漁業卓有貢獻人士的頒獎典禮,另外舉辦漁業推廣靜態展及海洋廢棄物裝置藝術競賽,傳達「青年紮根、壯年推廣、老年傳承」理念,建立社會大眾愛護海洋及落實漁業資源保育正面意識。

保育環境漁民不可少

今年獲選的12位模範漁民分別是遠洋漁業的陳玟宏(東港區漁會),沿近海漁業的陳永元(淡水區漁會)、楊鎮瑋(中壢區漁會)、黃宗添(梓官區漁會)、陳捷雄(新港區漁會),養殖漁業的李水對(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黃進德(彰化區漁會)、李宗燦(雲林區漁會)、林松欉(永安區漁會),漁業資源保育的林新永(基隆區漁會)、陳志和(臺東區漁會),以及漁家婦女的林淑卿(瑞芳區漁會)。

基隆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廣海洋保育,劃設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漁民林新永因熱心海洋環境維護、落實資源保育政策,獲選模範漁民。林新永表示,基隆推動保育行動時,面臨其他漁民不配合的問題,他逐一向漁民解釋規劃禁漁區的理由,獲得部分漁民認同,目前有40艘以上漁船願意配合保育行動。

今年雲林文蛤大量死亡,漁民李宗燦採友善環境養殖方式,調配工作魚及文蛤的比例,建立生態養殖模式,運用益生菌改善養殖環境,收成結束後徹底執行整池、曬池等工作,因此損失較少。

漁村團體帶來精彩的開場表演。(攝影/潘子祁)

漁村女性一把罩

漁家婦女模範漁民林淑卿,主動參與社區事務、導覽解說以及協助漁會大小事,是瑞芳深澳地區漁村發展靈魂人物,也是行政院積極推動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政策,鼓勵農村婦女進入決策階層,參與公共事務的最佳範例。

瑞芳區漁會總幹事黃志明表示,林淑卿是地方非常傑出的婦女,從30年前就開始協助丈夫進行一支釣漁業,也參與漁會志工並兼任家政班班長、導覽員工作。問到林淑卿是否因性別在漁村遇到差別待遇,她笑著說:「大家都很團結,一起為漁業努力打拼。」

專屬於漁民的特別節日

臺灣地理位置特殊,西側海域是平坦的大陸棚、東側海域則是緊臨太平洋又有黑潮經過,正因如此海洋中有非常多種的生物棲息。漁業發展史則可從明清時期開始談起,早期是以捕撈漁業為主,包含沿、近海漁業、遠洋漁業,直到日據時期才開始發展養殖漁業。

由於漁業發展歷史悠久、創造豐碩產值,開始有人注意到漁民貢獻,早在民國35年時就有人提議制定漁民節,不過直到民國48年臺灣省漁會第四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時,才確定以《漁業法》施行的7月1日作為漁民節。

但各地的捕魚季、氣候都不相同,因此漁民節慶祝活動被分散在6月~9月這段期間,而整個漁民節的最高峰就是全國漁民節慶祝活動。

漁業署表示,期許政府與漁民朋友共同攜手合作,朝「環境保育」、「社會安定」、「糧食安全」、「漁業永續」方向邁進。

海洋廢棄物裝置藝術競賽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