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張嘉滿 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文心蘭(Oncidium Gower Ramsey)切花是臺灣重要的外銷品項,具國際競爭力,但長途運輸與環境差異容易影響品質,進而降低市場價值。為此,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專用保鮮液,提升切花耐運輸性並維持開花品質。其使用方式與市售產品相同,無須調整流程,即能延長瓶插壽命,確保運輸後的觀賞性,進一步提升外銷穩定度與競爭力。
從1986年文心蘭首次從泰國引進臺灣開始,這片金黃閃耀的花海就在臺灣展開華麗旅程。由於氣候條件適宜,加上農民長年累積的栽培經驗與技術,文心蘭在臺灣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1990年更成功打進日本市場,一舉成為臺灣外銷花卉的明星產品,在日本市占率長年高達九成,表現亮眼。
黃色新品種檸檬綠(Honey Angel)於2006年開始快速崛起,幾乎取代舊有品種。之後田間又陸續出現各種黃色系的自然變異品種,讓文心蘭的黃金花海愈開愈旺。不過,想要站穩國際市場光靠外表可不夠,如何讓這些花「出國不褪色」,是農業技術的關鍵。
早期為了降低空運成本,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研發出專屬文心蘭的長程海運保鮮技術,包括1-MCP燻蒸1、前處理與保鮮液管套,讓文心蘭能穩穩地搭船抵達日本市場。這套技術不但讓臺灣文心蘭的海運變得可行,也節省不少運費。


不過挑戰總是接踵而至。從2020年COVID-19疫情開始,航班大減、船運混亂,外銷市場遭到重創。即使疫情結束後,運輸成本仍居高不下,加上原物料價格上升、日圓匯率疲弱,讓整個產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現行保鮮技術在多年間已穩定支撐產業運作,但若能進一步升級,不僅能延長產品壽命與適應力,更能提升我國花卉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走得更遠、站得更穩。
銷日含航程14日起跳 各品種對保鮮液反應不同
那麼文心蘭從田裡到日本,要經歷多少流程呢?先是採收後插水、集貨,再進入包裝場做預措處理與1-MCP燻蒸。隔天進行分級、捆束、套上內含保鮮液的管子、裝箱、預冷、疊櫃,然後上船。光是海上航程就要7~9天,整個流程下來至少花14天時間。這段時間,對花的耐力值要求非常高。
目前臺灣主要外銷的文心蘭品種,包括檸檬綠、黃金之星(Golden star)與太陽之子(Apollo)等,長年使用市售通用型保鮮液,整體表現已相當穩定。不過研究發現,這些品種對保鮮液的反應其實不盡相同。以檸檬綠來說,使用保鮮液後平均瓶插壽命可達14.4天,比清水瓶插多了約3天;而黃金之星的平均瓶插壽命則為11.7天。顯示即使花色相近,不同品種之間仍各有特性,對保鮮配方的需求也不盡一致。


打造專屬配方抑制細菌生長 維持吸水性又延緩細胞老化
採後處理是影響切花瓶插壽命的重要關鍵,保鮮液中的成分設計更直接關係到品質表現。為延緩老化,常於保鮮液中加入適量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例如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相較於雙醣(如蔗糖)具有較佳效果。不過其他常用的保鮮配方,仍常面臨效果不穩定、成本偏高,或對特定品種適應性不足等挑戰。因此,如何在品質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平衡,成為配方設計的重要課題。
為了讓這些嬌貴的花朵在長途旅行中依然保持最佳狀態,並進一步提升檸檬綠切花在貯運期間的品質與瓶插壽命,臺南農改場的開發團隊持續投入研發,致力於保鮮配方的優化改良。經過不斷測試與改良,研製出一套適用於文心蘭切花保鮮液新配方,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維持切花吸水性,並延緩細胞老化。
為評估保鮮效果,將其與市售保鮮液進行對比測試,在7℃與11℃兩種低溫條件下模擬貯運14天,並觀察對檸檬綠切花瓶插壽命的影響。結果顯示,在7℃的貯運條件下,新配方能有效維持小花品質,切花失重率較市售保鮮液低,整體瓶插壽命比11℃的貯運溫度再延長約2天,顯示新配方適用於不同低溫條件的海運併櫃,有助於提升運輸彈性與外銷穩定性。

新配方使用簡單好上手 可自行配製大幅降低成本
文心蘭切花包裝場已於近期實際採用臺南農改場開發的保鮮配方處理切花,並委請貿易商以海運方式送往日本拍賣市場開箱與瓶插測試,實際瓶插壽命最高可達17天,歷經3次市場拍賣日仍維持良好品質。
綜合試驗與實務經驗,新配方具備穩定延長瓶插壽命的效果,其技術特點在於使用簡單方便,與目前包裝場所使用的市售保鮮液採相同操作方式,無需調整原有採後包裝流程,對維持外銷品質具有實質助益。
此原料取得容易,且配方可自行配製,對現場作業者而言更具彈性與效率。整體效果表現與現行市售保鮮液相近,提供業者更多元又具成本優勢的替代方案。市售保鮮液每公升約為1.65元,而新配方僅需0.44元,成本降低幅度接近73%。以包裝場一年處理130萬枝花估算,僅保鮮液一項每年便可節省近28.5萬元,對產業應用具有直接效益。目前該配方已於去年底完成技術移轉,並由國內一位青農進行小量應用,逐步累積實務經驗與應用模式。


保鮮技術持續精進 採後技術成發展關鍵
要讓臺灣文心蘭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保鮮技術絕對不能停下腳步。畢竟切花從採收到上船、再到日本市場,一路上面對運輸時間長、環境變化大的挑戰,品質能不能撐住,對外銷成效有很大的影響。
未來面對氣候變遷、品種更新與國際市場波動,採後技術更是花卉產業決勝的關鍵,如何掌握並提升採後技術操作要點,具備耐儲運、送得遠的實質條件,確保進軍國際市場的穩定度與競爭力,才能進一步帶動臺灣花卉產業走向更高值化與永續發展。
因此,讓保鮮技術持續升級,就是支撐整個產業向前邁進的重要關鍵。接下來,臺南農改場將持續配合國內農業試驗改良場所組成的文心蘭團隊,聚焦於採後處理流程的SOP調整與改良,深入推廣技術應用,並積極輔導業者強化標準化作業,確保外銷切花品質穩定一致,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

- 1-MCP即甲基環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可抑制乙烯作用;乙烯對於植物為一種激素,可刺激果實成熟、開花落葉等,抑制乙烯對於果實、花朵具有保鮮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