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代表送小米種原至「農業諾亞方舟」 斯瓦爾巴種子庫:這絕對是你們的種子

臺灣170種小米種原首度入藏「末日種子庫」,在北歐遺傳資源中心主任阿斯達(Åsmund Asdal)(左)見證下,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主任陳述(右)與臺灣排灣族原住民代表「武棟」(Upaw•tjarupeljan,中)遞送種子入庫。阿斯達展示臺灣國家作物種原中心致贈感謝卡。(圖片提供/中央大學北極攝影團隊)

臺灣原住民傳統作物、170種小米種原5月29日首度入藏位於北極圈內有「末日種子庫」之稱的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此行參與送達種子的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主任陳述表示,有別其他國家方式,這次入庫儀式由北歐遺傳資源中心主任阿斯達(Åsmund Asdal)親自出面見證,臺灣團隊才有機會讓排灣族代表「武棟」(Upaw•tjarupeljan)象徵遞送種子,感謝各方竭力溝通、大力促成。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阿之寶公司、外交部及農試所跨單位合作,首次將170種臺灣小米種原送達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斯瓦爾巴種子庫。團隊成員包含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央大臺灣極地研究中心主任倪春發、國家作物種原庫主任、農試所遺傳資源及生物技術組組長陳述,以及臺灣排灣族原住民代表Tjamautjung•vikiyan、Upaw•tjarupeljan和Lamesan•paljaveljav等人。

這批170種小米種子來自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主管的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每種300粒,總重8公斤。臺灣團隊在挪威時間5月29日上午10點(臺北時間下午4點)將種子送進斯瓦爾巴種子庫,當天地面溫度為0至負2度。末日種子庫建於永凍層中,終年維持零下18℃溫度,這批小米「異地保種」,未來若臺灣面臨極端情境使本地小米消失,將可取出作為復耕種原。

農業部農試所同仁打包小米種子種原裝箱。(圖片提供/農試所)
異地備份斯瓦爾巴種子庫小米種子種原外觀。(圖片提供/農試所)

具文化意義的保種,舉辦入庫儀式非常難得

陳述表示,異地保種的項目是以已有特性調查資料、具遺傳歧異度的種原優先,既要保存基因多樣性,以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為主,也有確保糧食安全的考量。小米是臺灣原住民傳統種植作物,和原住民農耕文化息息相關,小米保種格外具有文化意義。

陳述說,入庫儀式由身著傳統服飾的3位臺灣排灣族原住民代表遞交種子箱給北歐遺傳資源中心主任阿斯達(Åsmund Asdal),並由她贈送感謝卡。過去世界各國將種子送往斯瓦爾巴種子庫保種,都是透過簽約國際物流DHL寄送,報關經過X光機掃描確認不具危險性後,即直接送種子庫,由庫方人員入庫,庫方人員也不會整理改動種子,以原包裝直接庫存;過程中不會有其他人員介入,包括寄送種子保存者在內,種子庫主任阿斯達也鮮少出面,這次入庫典禮是因有阿斯達在場監督,臺灣團隊才有機會讓排灣族代表「武棟」(Upaw•tjarupeljan)象徵遞送種子。

臺灣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主任陳述(右)致贈感謝卡給北歐遺傳資源中心主任阿斯達(Åsmund Asdal,左)。(圖片提供/農試所)
致贈給北歐遺傳資源中心主任阿斯達的感謝卡。(圖片提供/農試所)

斯瓦爾巴種子庫成立目的在備份儲存全球作物、植物種子,以防發生區域性或全球性毀滅災害時,人類恐永久喪失糧食作物基因,保護農業作物多樣性;庫藏可容納約450萬份種子,現藏約有130萬份。陳述指出,斯瓦爾巴種子庫無償提供各國儲放珍貴種子種原,種子所有權仍歸寄送保存者所有,而且實際上是任何時間皆可取回,不限定於災害發生的極端情境。

陳述說,這次入庫典禮司儀介紹時曾口誤稱臺灣將種子「捐贈」庫方,阿斯達即當場指正「This is not donation!(這不是捐贈!)It’s your seed.(這是你們的種子)It’s definitely your seed.(絶對是你們的種子)You just put the security sample here.(你們只是放在這裡作安全備份)You can get it back whenever you need.(當有需要時隨時可以取回)。」

已備份萬餘份臺灣種子,數百品系小米將分批入庫

臺灣國家作物種原中心從2009年起,陸續將10,503份種子材料送至斯瓦爾巴種子庫備份,保種作物包括水稻、雜糧、蔬菜,以水稻及大豆為最大宗、占約一半。除了這批170種小米種子,國家作物種原庫後續仍將把庫藏總計400餘種的小米種原,分批備份到斯瓦爾巴種子庫。

陳述指出,國家作物種原庫現有400餘種小米種子,包括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2011年自美國國家種原庫引回的100種臺灣小米品系,已故成功大學教授張松彬所收集、阿之寶公司接收後轉贈的300多個品系,以及農試所自行收集2、30種。

遠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圖片提供/農試所)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外觀。(圖片提供/農試所)

陳述強調,這次小米種原備份斯瓦爾巴種子庫也是農業部「次世代種原方舟計畫」一部分,臺灣國家作物種原庫也有與斯瓦爾巴種子庫保存條件一樣、零下18℃的長期庫,可確保種子儲放80年至100年,「異地保種」是分攤風險,國家作物種原庫仍會持續保種,每年仍要支出冷藏電費約1千萬元。

至於儲放斯瓦爾巴種子庫的臺灣種子種原是否有更新計畫,陳述說,保種工作就是為下一世代甚至下下世代的人保存作物基因多樣性,以目前儲放種子至少保存80年來說,替換更新庫藏可能讓下一世代的人再去規劃吧。

前往北極圈內的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的臺灣科學家團隊及原住民代表們。(圖片提供/中央大學北極攝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