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的療癒餐桌】便當

媽媽過世後做了我曾經做了一個她當年做過幾道好吃的便當菜紀念她。

文字/攝影 Hsuan

從國小到高中,記憶裡的教室總是飄著蒸飯箱的潮濕氣味。每到午休前最後一節課尤其濃烈,鐘聲一響,值日生或某個熱心同學打開蒸飯箱,大家一湧而上各自領走自己的便當。

一般而言同學們會三三兩兩坐一桌,互相分享今天帶了什麼菜。不過這種溫馨同窗情節不曾發生在我身上,因為我媽為我做的便當是有名的不好吃,我每次打開便當,通常招來同情的眼神,沒人想夾我的便當菜吃。

國小一年級時,媽媽給我帶了一個打開來只有滿滿韭黃跟白飯的便當。我當時非常畏懼韭黃的氣味,但又怕沒吃完帶回去被媽媽打,還是硬著頭皮扒完那個便當,到現在幾乎二十五年的時間,我都沒再碰過韭黃,連看到都怕。

國中時媽媽開始熱衷養生,別人便當菜是白米飯,我們家是十穀雜糧。但我媽不甘買超市配好的十穀米,時常帶點實驗精神的自己加料。好一陣子吃的都是有點半生的紅豆飯,加熱蒸過呈現鐵灰色,聞起來帶點酸。平常配著菜「囫圇吞棗」也就算了,但有幾次打開便當,我發現只有純雜糧沒有菜,甚至臭酸。為了養生,鹽跟調味料都加得很少,對不解養生之道的青春期少女來說,尚無法欣賞原型食物清淡之美,只覺得味如嚼蠟。

身為寧願犧牲身材也不浪費食物的孝女,我每次都還是把媽媽的便當吃完,幾乎不留剩飯。不過看著其他同學色彩斑斕的便當,一個說她帶的是日本米,另一個帶紅燒肉,還有華麗三層盒子的,裝了花花綠綠各種小菜。我只能乾瞪眼。

高中時我與一個身材纖細、食量如麻雀的朋友相熟。通常她便當還沒吃到一半,我已經完食便當,像禿鷹一樣在旁邊等著她說吃不下,立刻高高興興接手。她媽媽煮飯的花樣不算多,但道道經典。其中我最喜歡她媽媽拿手招牌,黑胡椒炒高麗菜。相異於熱炒店的炒菜味道,她們家的高麗菜口感濕軟,調味鹹中帶甜,再加點黑胡椒的香

氣,蒸過之後還是非常好吃。

畢業後幾年,我開始自己煮飯。想不到煮什麼,就會買一大顆高麗菜,依樣畫葫蘆照著她媽媽的味道,炒一大盤香軟、調味稍重、好下飯的高麗菜。高中時總覺得她的便當好小,不夠吃,現在我可以自己煮整鍋飯吃到撐。

現在還是時常做黑胡椒炒高麗菜,看起來樸素但真的很下飯。
當年的高中同學現在依舊纖細,她說她媽媽現在還是很常炒我愛的高麗菜。

PROFILE

Hsuan。歷史與飲食人類學學徒,目前定居倫敦,以餐廳為田野。經營IG 與臉書粉專「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