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園區農改場臺北分場 助理研究員 陳怡如
羅勒為唇形科羅勒屬(Ocimum)的植物,本屬約有160種,為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小灌木。原產於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而後則廣泛分布於南美、北美、非洲和歐洲等地區。
本屬植物自古以來在世界各地皆為廣泛使用的料理或藥用植物,栽培面積仍持續增加,因為香味濃烈、品種多樣、葉色變化多等特性,在各國的廚房花園(kitchen garden)都能見到,為常見的香草類蔬菜。除了精油產業、食品加工的原料外,近年亦因料理趨勢傾向使用新鮮香料,使低碳足跡之在地生產鮮葉需求更為提升。
本屬最常見的物種是羅勒( O .basilicum L.),在傳統醫學或各國料理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屬名Ocimum,來自希臘文ozo,指該屬物種強烈的氣味;種名basilicum 來自希臘文Basileus,意為國王或皇帝;因而稱為「香草之王 (The king of herbs)」。
料理方式多種多樣 機能性成分也突出
料理是最大宗的使用方式,主要食用部位為嫩枝葉。在各國料理中均能見到,例如義大利麵中的青醬、西式沙拉,泰國菜,中式料理中的塔香茄子、九層塔炒海鮮,特色小吃鹽酥雞更是少不了這一味。除了鮮葉使用,也可浸漬於油或醋中保存,或是乾燥保存後再利用。
在傳統醫學中提及羅勒及其精油有幫助消化、減緩腹痛等作用,並對情緒低落、焦慮等有助益。另外使用植物性材料作「轉骨湯」為臺灣特有經驗,目標為促進青春期間的生長發育,九層塔為其中一種常見材料,在現代研究中,九層塔確實具有促進骨礦物量獲取之效果。
近年大眾對健康保健更為注重,也更重視保健植物中的機能性成分,各類型的保健植物產品消費量都顯著提升。羅勒的主要次級代謝物包括類黃酮、酚酸和萜烯類,與其他香草類植物相比,精油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在2006年Hinneburg等人研究8種常見的香料作物中,羅勒的總酚含量較其他種類高;且主要活性成分迷迭香酸具有極高的抗氧化力、抑制脂質過氧化等能力,以及抗病毒、抗發炎、抗細菌等生物活性,還有抗腫瘤及抑制格蘭氏陽細菌等功效。
常見品種介紹
羅勒品種在植物高度和寬度、葉子大小、葉子形狀、葉子和花的顏色、開花時間、種子大小、顏色和發芽時間等都有所不同,品種的多樣性可能來自於人們對屬、種間雜交及多倍體化等選育種工作,造成型態上及化學型的高度異質性,因此,形成多樣的栽培品種。
basilicum種內變異相當大,可分成12大群,不論甜羅勒、或灌木型羅勒,都只是種內的變化。除了外表型不同以外,這些品種很明顯具有香味的差異,故也以化學型進行分類,例如甜羅勒的精油富含沈香醇(linalool),九層塔則含較多甲基蔞葉酚(Estragole)。(按:下述除了檸檬羅勒是羅勒與灰羅勒的雜交種外,包括九層塔等都是羅勒的變種)
九層塔
臺灣傳統羅勒栽培品種,常見有青骨白花、青骨紅花及紅骨紅花等分類。其中紅骨的味道較濃郁,青骨的風味較為清香。由遺傳分子標誌結果得知,與其他品種遺傳距離較遠,屬於特殊的地方品種。生長勢強健,株高可達70-100公分。喜好高溫,主要產區在中南部。
甜羅勒
株高約60-90公分,葉片光滑是最大特徵。具極佳的香氣,義大利料理中的青醬即是用甜羅勒製作,以新鮮葉片、松子、大蒜、橄欖油等混合而成,可用來搭配各式蔬菜、肉或麵食,與番茄料理也相當搭配,甚至也使用於蛋糕、冰淇淋等甜點中。
紫羅勒
株高約50-70公分,全株紫紅色,小花亦呈淺紅紫色。在蔬菜花園中因顏色亮眼,相當吸睛。在國外亦可作為生菜沙拉,除了香味特殊,顏色在沙拉盤中也顯特別。但在臺灣栽培時,夏季高溫環境會使葉色轉為綠色,不易維持特殊葉色。
檸檬羅勒(Ocimum × africanum)
植株約40-60公分,稍微小型,生長也較為緩慢。屬於芳香型羅勒,葉片具檸檬味,可用於茶或沙拉。
灌木型羅勒(迷你羅勒)
株高約20-30公分,節間密且分枝性高,葉片型態迷你,花也較小朵。風味淡雅,植株較迷你,也很容易成為球形,相當適合都會區裡陽台空間較為侷限的朋友栽培。
栽培管理
羅勒為全日照植物,整個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在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良好。羅勒屬植物大部分都喜好溫暖,因此,在臺灣栽培從春天開始到秋季都很適合生長,4-10月為盛產期。
(1) 繁殖方式
羅勒是相當受歡迎的香草植物,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種子或3寸及5寸盆植株。因此,可自行播種或扦插繁殖,或直接購買苗株進行移植即可。
如果利用種子繁殖,可直播或是育苗後再行移植,約1.5個月即可移植。種子細小,播種時將種子撒在土面後稍微覆蓋,深度約0.3-0.5公分,然後噴霧至土壤濕潤,約7-20天發芽,發芽天數依品種特性及季節而異。
利用扦插繁殖,除了較快得到小苗,也可留下與母株相同的性狀。以市售盆栽移植,盡可能以5寸以上的盆栽種植,若有機會地植,使根部生長空間足夠,植株可生長更為旺盛;且在夏季生長期需水量大的時候,更能降低植株缺水萎凋的可能性。
(2) 摘心
當主莖發育生長達到約20公分高,即可進行摘心處理,保留原枝條上約6-8片葉,促進側芽生長使分枝產生,可使株型更為緊密。
(3) 開花及修剪
當植株生長達到一定成熟程度,則進入生殖生長,也就是開始開花。一旦花芽出現時將其去除,可促使回復營養生長,以延長鮮葉的生產期。因此,以食用目的栽培,一定要常常採收嫩梢,夏季約1-2週即可採收1次。
開花雖然具有觀賞價值,但不易有可食用的嫩梢,且植株易老化死亡。若植株過高,則可在未木質化處進行適度強剪,並配合追肥的使用,使植株再萌發新的幼嫩枝條,若莖已木質化才修剪容易造成植物死亡。
修剪時,需使用銳利刀具,避免莖段傷口太大,除了頂梢外,也需去除黃葉、病葉及弱枝,適度增加通風性,可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4) 水分管理及其他
羅勒不耐乾旱,對水分的需求高,但亦需注意排水,如葉片稍微下垂並無大礙,土壤稍微乾燥後再澆水,能獲得更佳的生長量。不過在炎熱的季節,需依氣候留意水分的供應,若發生嚴重缺水逆境,則影響後續生長。
常見蟲害包括蚜蟲、薊馬、潛葉蠅及啃食葉片的蛾類,如地植還需小心蝸牛和蛞蝓;常見病害包括露菌病、真菌性萎凋病等。冬至春季的冷涼潮濕氣候,除了生長緩慢外,也容易有露菌病等病害發生。
廚房花園的最佳選擇
羅勒具有食用、觀賞等多元特性,而且品種特色明顯,不論是地植栽培適應良好,也是都市空間中可優先選擇的盆栽作物。只要有充足的陽光及水分、肥沃的土壤和定期修剪,就能擁有大半年可以隨時採摘的新鮮羅勒葉片,是現代人夢寐以求廚房花園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