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往市如煙

下次進中藥鋪,千萬別說是來買胡椒的。

下次進中藥鋪,千萬別說是來買胡椒的。

文字.攝影/蘇凌

不似多數菜市場周邊通常有的舊氛圍,文賢市場緊鄰大路和眾家連鎖店,改建不過二十多年的市場,還有一塊專屬立牌,呆板藍底掛上金色黑體字,若非寫的是「岡山文賢市場」,還以為是哪個公家機關辦公室。

當地朋友說,文賢市場是岡山的命脈,我想是的,光市場旁的維新路,就擠了好多顆心臟,要是大家的脈搏可以被聽見,我恐怕是會耳聾。找了個騎樓避避人潮,發現身後是間名曰「泰和堂」的中藥老鋪,從外頭瞥見裡頭的絕美八角窗櫺,決定找個理由進去看看──「老闆我要買一兩白胡椒。」──除了胡椒,還真不知道我在中藥鋪能買什麼。

藥櫃黑亮亮的,「這檜木櫃是我爸爸的師的(sai-ê)的師仔留下來的。」大姐說,有次爸爸把抽屜櫃的拉環墊片拆起,發現竟是一枚枚乾隆時期的銅錢。每格抽屜都刻上手寫的九種藥材名,「不留行、石留皮、大丁癀、虎咬癀、製胡邊、使君子、雞內金、爐吧子……」兩百餘種藥材,翻翻桌上的《本草綱目》都不見得能找全,其中包括能以毒解毒的蟾酥,治虛勞喘咳、安神鎮驚的鐘乳石和雲母,「以前沒有藥,啥都當藥。」大姐興味十足地說,「不過現在做賠錢的啦,政府規定不能抓藥,大家也不願意熬藥,來也只會買胡椒。」──等等,她是在說我嗎?

櫃檯前有張龍眼木板凳,打開即成床板,給伙計睡在店裡防小偷。板凳下有組手動藥材切割器,大姐說,過去還有個腳踩式切片器,「爸爸都邊踩邊看電視」,「不過之前店還在平安市場時,有次放在門口外,被拿走了。」

大姐口中的「平安市場」,設立於1910年,戰後更名前被稱作「阿公店市場」,雖然入口處掛了塊和文賢市場一個式樣的黑體金字牌,裡頭的攤是幾乎沒有了,幸虧那鼎鼎有名的豬肝卷小吃店還在,讓即使是外地遊客,都有走進平安市場的可能。 低矮的平安市場隱在維新路隔壁的開元街上,此區屬岡山老街範圍,路窄小蜿蜒,偶爾可見立面有白色水平飾帶的紅磚屋。其中一戶鐵門緊閉,留了塊「壽光社」黑匾,據聞國民政府來臺初期,店家為避免日治時期製作的招牌給人說閒話,曾蓋掉匾上的「昭和」年分字樣,透過相機鏡頭拉近看,的確獨獨那兩字有塗改痕跡。隔壁賣青草茶的婆婆輕描淡寫地說這家是「賣玻璃的」,事後求證,才知這壽光社,當年獨家製作神位玻璃裱框。

PROFILE

蘇凌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龜速於粉專「蘇菜日記」記錄市場的可愛與幽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

蝦毀!
蝦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