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營炊事】野地生火

野炊

文字.攝影/山野廚男

在野外活動,用火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功能為提供熱源、照明、警示,涵蓋了安全與舒適的需求層面,也是人類進入文明生活的一大里程碑。

生火的條件是可燃物、充分的氧氣與達到燃點的高溫。工業的發達讓生火工具變得直覺而簡單,技術門檻與時間大幅精省,只需一把刀加打火機或火柴,就是現代用火的起點,而基本的野外保命技能,就在可燃材料的選取與製作。

最常見的燃燒材料是乾燥的草、葉、竹、木,我們可以將其區分為引燃材料與續燃材料;前者將火苗快速放大,後者則提供持續而穩定的燃燒狀態。一般的情境是採集乾燥的草、葉、細竹、小樹枝,以打火機的火苗引燃,待火力穩定後再次第添加更粗大的木枝,最終營造出一個持續高溫的燃燒環境,火也就能持續不斷。

但環境狀態是多變的,實際狀況可能是潮溼、風雨干擾、缺乏材料,能夠克服這些不利生火的條件,才能稱得上具備生火的技能。所以,應該練習運用工具備置足夠的引燃材,受潮的乾枯竹、木,中心部分可能還是乾燥狀態,可利用山刀等工具取出,製作容易燃燒的引火棒或薄片。再來要使用隨身的紙片、橡塑膠或含油脂材料,以這些易燃物品作為引燃材料,能夠快速生起穩定的火苗。最後善用地形與手邊材料,既能遮蔽不受控制的風、雨,又能提供充足的氧氣,營造一個穩定的燃燒環境。

在野外,一旦燃火穩定,視線、保暖的期望獲得確保,安全感就確立了!之後熱飲、熟食的需求也就依序上場啦!

PROFILE

山野廚男 南部山區出身,習於山林野地的環境與生活,長年從事戶外活動攝影、文字工作,並領有中餐、導遊、領隊證照,持續探索臺灣山域、古道、野菜等方面的可能。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