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極端氣候
227那天,蔬果如洪水般湧入,拍賣員喊到燒聲…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2月24日起連休三日,2月27日復工後蔬果到貨量創歷史新高,價格滑落三成,讓農民怨聲載道。外界將責任全推向北農假放太多,讓北農大喊:「不公平!」
冬季首波寒流報到,農漁防寒別輕忽
近期天候濕冷,宜蘭及花蓮地區已連續降雨多日,許多病害蓄勢待發,另外,今年冬季第一波寒流將報到,1月9日起至1月11日因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氣溫將再度下降,預估嘉義以北到宜蘭的空曠地區因輻射冷卻效應,可能出現攝氏7至9度的低溫。
解密氣候變遷,從森林氣象做起
極端氣候影響農作物,住在山上的植物和動物感受更深,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發現,過去 10年,宜蘭平地降雨天數減少 3.3天,年降雨量增加 19.83釐米,山上的降雨天數卻增加了 6.2天,年降雨量大幅增加了 139.44釐米,山地多雨及降雨日數的增加,可能是造成宜蘭地區近年容易澇害的主因。
【飽讀好書】歷史上的大暖化
透過保存良好的蒙古古松,我們得知成吉思汗東征西討時,蒙古草原正處在漫長的溫暖期。在這溫暖期裡,頻頻降臨的乾旱可能大肆摧殘了乾草原牧草,從而使游牧民族生存所賴的馬和各種牲畜面臨糧食不足危機。
農業氣象大數據,如何讓農民看得懂?
今年夏季颱風少降雨不多,農政單位本憂心明年一期作水不夠用,上週受卡努颱風共伴效應影響,全臺瞬間降下大雨,被外界形容「比颱風天還像颱風」,造成農損 6,657萬元
投入設施、重視調控,栽出特級小黃瓜!
颱風帶來的暴洪、飆破紀錄的高溫與寒流,不斷重創臺灣的農業。面對極端氣候的嚴厲挑戰,有屏東小黃瓜達人之稱的鄭順良早已落實風險管理,並擬定一套調控策略,栽培出產量高、品質佳的特級小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