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釋迦收入保險4月開跑,價格下跌或產量減少都有保障

因氣候環境劇烈變遷,天然災害頻仍,農委會於104年起積極推動農業保險,除梨、芒果之商業保險陸續開辦外,今(106)年起在臺東地區開辦釋迦收入保險,投保期限自4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有意願投保之農民,可就近向當地農會保險部門詢問,並索取投保宣導單張,說明投保相關規定及理賠範例等疑問,或至農委會農糧署網站查詢。

新聞
Lin Bay 好油:台灣農業國際化關鍵──從G.A.P.談起(一)

許多農民跟農業生產者都認為良好農業規範(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很困難,執行GAP真的困難嗎?

新聞
年貨採買七大心法

走入年貨大街,琳琅滿目的食材和商品映入眼簾。不過如何買得安心、又吃得健康?快跟著農傳媒整理的小撇步,一起採買去。

新聞
有機蔬菜安全抓得住,屏東海豐專區讓校園午餐食安心

屏東市海豐有機農業專區每週穩定地供量4.3公噸的有機蔬菜,直達縣境國中小學,為校園罩了一層食安保護網,像這樣從農場到餐桌,追溯流程全都抓得住。

新聞
【食農不鬼扯】「滿滿的……大糧倉!」

104年的糧食自給率下降到31.37%(農業統計資料查詢)。

先前農政單位喊說要提高糧食自給率,搞了好幾年,結果卻是不升反降。

新聞
【尋找新綠金】產業鏈待加強,檳榔轉作油茶挑戰多

農糧署推廣檳榔廢園轉作即將在2017年底到期,本預計在山坡地農牧用地推廣4800公頃轉作,至今卻只有50.2公頃。陽光基金會輔導農民轉作油茶過程發現,許多農民並非不想轉作,而是不知從何著手。

新聞
國產大豆復興挑戰多,消費市場與產銷體系待建立

農委會農糧署近年推廣國產大豆復興及其製品,農糧署署長陳建斌更期許4年內耕作面積達到20,000公頃,但目前面臨的挑戰重重

新聞
100%臺灣產豆奶上市,期市場帶動本土大豆耕作

國產大豆新鮮、非基改,與水稻輪作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以涵養土壤,還可提升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看好市場發展潛力,推廣群聚式集團產區以契銷帶動大面積生產

新聞
農業設施講習大爆滿,農民呼籲訂定型化契約

梅姬颱風吹出農業設施大問題,農委會昨(11/30)日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舉辦「全國百大青農設施風險管理研討會」,百來位農民放下手邊工作參加擠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