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蔬菜安全抓得住,屏東海豐專區讓校園午餐食安心

文、攝影/ 林順良

屏東市海豐有機農業專區每週穩定地供量4.3公噸的有機蔬菜,直達縣境國中小學,為校園罩了一層食安保護網,像這樣從農場到餐桌,追溯流程全都抓得住。農委會農糧署農業資材組副組長白秋菊提出成果數據說,推動學校採用有機食材,已有11縣市實施,受惠學校1264所,學童人數約78萬人。

「目前全臺有機及友善農業發展耕作面積為6700公頃,」屏東縣政府農業處代理處長鄭永裕說,在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推動新農業政策下,預計今年底要達一萬公頃,大幅提升有機農業價值,也讓更多人吃得到健康蔬菜。

提高驗證機制,向北延伸銷售網

占地12.6公頃的海豐有機農業專區,是屏東縣政府向台糖承租土地後運作,已長達5年。有機農業在屏東因此更加蓬勃發展,像是在高樹鄉加蚋埔就有4公頃的農業有機農場,縣政府還看中萬巒鄉新置村,規劃約23公頃有機農業專區,目前已投下公共設施,今年內農民就可以進駐。

位在海豐農業專區的江夏有機農場是供應校園團膳的主力之一,搭棚建構網室、溫網室,防阻蟲害,阻截蛾蝶入侵產卵長蟲,溫網室更能防止雨水侵蝕,為有機蔬菜搭起了保護網,如果遇到颱風季節時,則以瓜果類取代葉菜類,讓輸送校園的有機蔬菜源源不斷。

江夏農場場長黃克賢原來從事海洋漁業工作,後來探索有機農作多年後,加入有機蔬果栽作,他從播種到栽植、驅植,也都養成了熟稔的流程。他堅持只有健康的土地,才有健康的作物,「也才有健康的人生」他說「大家都能吃到不一樣的健康蔬菜,才是他從事有機生產的最大安慰」。

江夏有機農場場長黃克賢在溫網室內,展示萌芽的有機菜苗。

農糧署資材組副組長白秋菊說,儘管有機蔬菜獲得正面迴響,只不過推動過程倒也備感艱辛,像是轉型期間,農友面臨作物產量收益降低二到五成,對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標準及可用資材限制頗為嚴格,或是有機農地易受農鄰田汙染等問題,影響農民轉入有機農作意願。

為拉抬農民種植有機蔬菜的意願,農委會已正在研擬開辦有機及友善農業環境補助,提高有機驗證及檢驗費用補助比率,擴展有機農產品行銷通路供應鏈,至於有機農地遭鄰田汙染經檢驗確認後不罰等措施。

屏東縣農業處代理處長鄭永裕指出,有機農業專區除了供應校園蔬菜外,供銷鏈早已觸及有機蔬果商店,也利用每週六在屏東大學舉辦有機蔬果市集,招徠消費群,農業處以後更會在屏東中區、北區都再設立市集,全面延伸有機蔬菜銷售網。

如果遇上颱風季節,有機農場也供應瓜果類,讓有機食材源源不絕。

味道雖清淡,食得更健康

透過有機蔬菜專區的栽植、產銷機制,屏東縣有110所國小學受惠。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體育保健科長李達平說,因各校人數多寡不一,每位國小學生的午餐費分別落在37到43元間,承擔費用不一,但教育處已著手解決,像是偏遠地區、學生數一百人以下的學校,採取整併廚房措施。

另外,也積極興建中央廚房供餐,像屏東市中正國中興建的中央廚房,可供應四千五百人,明年廿名廚師進駐、啟用後,可供應中正國中本身外,還有忠孝、瑞光、和平國小等學校。

屏東市鶴聲國小因全校學生數多達1190人,學生承擔的午餐費為最下限的37元,校方大幅採用有機食材食用量,每週供應五天,三菜一湯的午餐中,都有一道有機蔬菜。校長賴玉雪說,校方為學生食安嚴謹把關,除了採用有機食材外,菜料中絕不加味精,烹調過程堅持不油炸、少油、少鹽,對於半成品、加工食材、基改食材也統統不採用。

家長認為,「菜味是清淡了些」「但是,我們更希望孩子吃得健康」。教育體育保健課營養師吳雅珍指出,有機農場把蔬菜送達學校時,學校還是要自主檢驗把關,確定安全無虞後才下鍋烹調,並且每天確實登錄校園食材的登錄平臺,透過網路學校師生、家長都可上網查看,瞭解每天營養午餐內容及菜色。

從農場到餐桌,屏東有機農業專區的農民,堅持守護自然與生態,讓農業能永續發展。農委會也更期待,在六都已帶頭示範學校午餐擴大比例採用有機食材下,中央與地方更能持續推動中小學採用國產有機食材,帶動整體有機農業成長,邁向更健康、自然的環境。

鶴聲國小一週五天都提供有機蔬菜,食材來自海豐有機農業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