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雲林青農相約的這天,多日豪雨剛放晴,左起為陳鳳義、柯力誌、我、蔡宗瑋、吳家禎和吳如瀅。
豐年雜誌
青農心聲:「除了農地和農產,政府更應該保護農民」

7月28日和雲林青農聯誼會約好的這天,因為豪雨影響,除了雲林之外,中南部都停班停課了,高鐵一路南下雖然北部稍微放晴,雲林也沒下雨,不過雲層低低的,和雲林青農聯誼會會長蔡宗瑋等青農碰面時,每個人都擔心中南部又有豪雨災情,心情就像低氣壓籠罩著,剛歷經丹娜絲颱風的巨創,田園家屋又要面對大自然無情的摧殘。

臺灣針對農業實行補貼超過半世紀,相關政策也需與時俱進,達到改善農民所得與生活的目標。(圖片提供╱吳勁毅)
農觀點
建構農業安全網 改革補助政策增加韌性:五大支柱兼顧生產、生態 保障農民生活/楊明憲

1974年臺灣實施「稻穀保價收購制度」,標誌農業政策進入「補償型」階段,補助成為農業政策要項,至今已50個年頭。然而,臺灣農業補助政策多元,往往牽一髮動全身,對糧食生產與產業發展影響深遠,需要全面檢視並與時俱進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