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永續蜂業3】蜂產品健全驗證+多元發展 迎接養生與在地風潮

臺灣蜂蜜過去年平均產量為1萬2,000噸,但是自2016年起,受到氣候等因素影響產量下滑,近五年來皆未超過1萬噸,尤以2019年衰退至2,907噸最為嚴重。連年歉收,讓幾乎不曾漲價的蜂蜜破天荒調漲3到5成。面對量少價高趨勢,蜂農面對將來勢不可擋的氣候變化,除了探究氣溫、雨水等環境因素,在養殖面、產品開發及定位上可投入哪些因應之道?政府在其中又該扮演什麼角色,以協助優質的本土蜜獲得完善的保障?

封面故事
【永續蜂業2】國產蜂蜜有身分證了!蜂蜜產銷履歷為蜂農帶來曙光

為提升臺灣人對國產蜂產品的信任,並杜絕市面上蜂蜜摻偽的造假疑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在去(2020)年公告「蜂蜜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將蜂產品納入產銷履歷驗證制度的行列中。而2015年由臺南市楠西區農會輔導成立的楠西區養蜂產銷班第3班,在班長蔡勝峰的帶領下,去年6月通過驗證,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蜂蜜產銷履歷集團驗證的產銷班,有此品質保證,也讓產銷班今年生產的蜂蜜銷售一空。

封面故事
【永續蜂業1】臺灣蜂產業的經營現況 用產銷履歷迎戰五大困境

1970年代,臺灣蜂產業挾著勞動力資源與蜜粉源植物充足的優勢,大量生產蜂王漿外銷日本賺取外匯,支撐著上千戶農家經濟。然而,養蜂產業在1990年代國際市場競爭下逐漸失去了優勢,近20年更因為土地開發、自然資源減少、氣候變遷威脅、作物農藥傷害等因素,使得養蜂環境越來越嚴苛,養蜂產業已不再是甜蜜的事業。要祈求蜂群平安才能順利生產,蜂農除了要練就專業的技術外,還得靠上蒼的憐惜,給予風調雨順的氣候,讓植物正常開花,蜜蜂才能有充足的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