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寓醫於食 邁向農醫一體新境界 臺灣保健作物產業現況

在現代醫學與化學製藥問世前,植物是人類獲取治療或預防疾病的解方途徑,如印度阿育吠陀療法、歐洲神學院的植物學研究、中國諸多中醫藥典籍。人們逐漸了解藥草的作用不僅僅是農糧食用,還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進而自行栽種成為日常飲食的一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作物改良課課長陳裕星點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農業與醫療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新聞
抗疫潛力作物紫蘇 花蓮農改場繁殖採種技術提高發芽率50%

紫蘇是藥食兩用作物,具有豐富機能性成分,目前國內市場需求有限,只有小面積種植,考量紫蘇是連續採收型作物,為快速利用種子繁殖,突破量產技術瓶頸,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發展「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可將紫蘇發芽率大幅提高50%。

大眾對紫蘇的印象,以紫紅色葉片較為深刻,實際上有品種差異;紫紅色紫蘇常作醃漬、釀酒之用。
新聞
在地中草藥紫蘇 緩解皮膚過敏的芳香潛力作物

紫蘇在亞洲作為藥材,也是餐桌上的常見食材之一,除了帶有獨特的芬香氣息,背後更蘊藏了亞洲傳統的食療智慧。科學文獻指出,紫蘇或其萃取物可具有包括抗病原微生物及調節過敏等保健功效,也常被近年盛行之芳香療法所應用。由於紫蘇全株富含營養與藥用價值,深具作為在地特色作物的開發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