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稻作都沒有脫離威脅 不時燃燒的稻田鬼火──稻熱病菌

在臺灣,稻熱病最常發生在第一期稻作上,水稻插秧後35至45天最容易被感染。高屏地區(熱帶地區),一般是每年一至二月的幼苗期,與二至三月的分蘗期,因氣候正值日夜溫差大且濕度高(90%上),所以容易發生。到了四至五月的孕穗期及抽穗期,一旦染病就會歉收。目前有效的防治作法就是噴藥以及合理施肥。

新聞
農業副產物循環利用 米糠、稻殼育秧培稻長更好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稻作剩餘資材循環利用,將稻殼給稻田作肥,增加稻田有機質,讓稻作的養分回歸稻田;並利用廢棄菇包混合米糠做成水稻育苗土,相較一般水稻育苗土,農業剩餘資材育苗土育秧不用添加肥料,稻秧發育更好。

新聞
花蓮場建立有機水稻自主育苗流程 縮短育苗時間、穩定生產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因此自日本引進省工機械,建立有機水稻自主育苗流程,育苗過程中「浸種催芽」時間可從7至10天縮短至2天,稻穀發芽率則可達9成,幫助農民穩定生產有機水稻栽培所需秧苗。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二期稻作插秧初期,農友應留意高溫傷害

隨著近日氣溫日漸升高,花蓮縣一期稻作已陸續進入收穫期,緊接在後的二期水稻插秧作業即將展開。為因應夏季高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呼籲稻作栽培農友於二期稻作插秧時,應留意白天高溫可能對插秧初期秧苗產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