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農航所採用無人機 執行航拍任務

農委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7日舉行國產定翼型無人機交機儀式記者會,將其命名為「熊鷹」。農航所所長管立豪指出,未來無人機將執行農航所中低海拔航拍任務、支援天災農損、崩塌地調查等緊急任務,並可望借助無人機小尺度拍攝能力,規劃石虎等動植物棲地保育區。

新聞
99年老牌農校拚創新,嘉大創植物教學醫院和空拍機隊

傳統農業名校國立嘉義大學,後天將歡慶99歲,腳步絲毫不停滯,今宣布掛牌成立植物教學醫院,整合農學院植醫、農藝、園藝等科系,農民可帶著生病植株來求診,由9位具實務經驗的教授免費診療,同時培養下一代植醫人才;還斥資200萬,首創全國農校空拍機隊,大手筆提供54台無人機供學生使用。老校新生,用創新思維幫學生和臺灣農業找出路。

豐年雜誌
無人機即時掌握田間危機,降低看天吃飯風險—人工智慧近距離辨識作物現況,全面防治病蟲害

(UAV,簡稱無人機)成為時下最熱門的高空拍攝器材,各國皆嘗試將其結合人工智慧(AI)創新技術,朝向更精準、智慧化且安全的方向發展,臺灣也不例外,而在無人機於各產業的實際應用中,在農業相關領域更有顯著表現。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民航局限制農用無人機使用範圍,農委會擬增訂管理法規解套

近年越來越多農民使用無人機噴農藥、施肥,但民航局近日通過《民用航空法》,規定重量達250公克及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擁有的遙控無人機皆需註冊登記、遵守飛行規範,且無人機不得在未經申請狀況下,從空中投擲或噴灑任何物件,最快1年後法規上路,農民使用無人機噴農藥、肥料、生物防治將受到限制,農委會預計今年研議出農用無人機管理法規,保障所有農民的使用空間。

新聞
噴藥施肥勘災樣樣行,臺無人機應用推展有望

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被看好是農業未來發展的新得力助手。不僅民航局已緊鑼密鼓研擬法規,未來250克以上就得實名註冊,各界也積極投入開發無人機的農業與其它方面運用。

新聞
無人機管理規範有望立法,農用代噴擬限法人申請

去年10月行政院通過「民用航空法」修正草案,增訂遙控無人機重量250克以上須實名註冊,而近年許多業者使用無人機噴藥、施肥,交通部民航局和行政院農委會也正在研議,農用無人機必須以法人身份申請使用

新聞
【社會5.0】農業齊步快走,蛻變智慧型經濟引擎(下)

人口減少的影響無遠弗屆,波及經濟、教育、交通、製造、服務、能源、防災、農業等社會各個層面。然而,危機就是轉機,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社會 5.0」(Society 5.0),試圖找到新出路,迎接歷史性轉型。

新聞
【社會5.0】農業齊步快走,蛻變智慧型經濟引擎(中)

人口減少的影響無遠弗屆,波及經濟、教育、交通、製造、服務、能源、防災、農業等社會各個層面。然而,危機就是轉機,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社會 5.0」(Society 5.0),試圖找到新出路,迎接歷史性轉型。

新聞
挖土前先學挖資料,從農也可用科技來管理

過去農民可以用眼睛目測農田狀況,但面對青年返鄉、土地破碎化,以及經驗世代傳承,光靠老一輩的眼睛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應該要將這些寶貴經驗轉化成資料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空拍機勘災,受損面積第一時間報你知

颱風豪雨後作物受損,地方公所得清晨5、6點出門勘災,還經常被農民嫌動作太慢,農委會今年5月修正「農產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要點」,放寬地方政府用「科技工具」輔助勘查,無人空拍機照片也能當勘災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