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植樹月贈苗8.4萬株163場次供索取 瀕危物種六翅木、蘭嶼柿首度供苗

3月植樹月來到,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年植樹月贈苗活動總計提供8.4萬餘株臺灣原生樹種苗木,於全臺舉辦163場次免費提供民眾索取,但除了排隊即可領取場次,部分場次須憑2至3張發票兌領,或參與捐血領苗,且每人限領苗木株樹也不同,民眾可先查詢「植樹月贈苗活動一覽表」(https://url.forest.gov.tw/113tree),選擇適合場次參與。

生態服務給付新增瀕危物種發布儀式,林業署署長林華慶(左三)、農業部次長陳添壽(左四)與第一線參與保育的工作者一同合影。(圖片提供/林業署)
新聞
生態服務給付擴及淺山農田生態系指標物種 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食蛇龜等5種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21年起針對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以生態服務給付、提供農民「生態薪水」,鼓勵農民採取友善耕作等生態保育措施,至今給付標的物種包括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臺灣黑熊;林業署今(14)日宣布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柴棺龜及食蛇龜等5物種為保育標的,都是淺山農田生態系健全與否的指標。

新聞
友善石虎標章農作銷售要人幫 農委會表彰協力通路 今年再推廣苗栗、臺中地區

農委會林務局與特生中心多年來在石虎棲地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鼓勵農民以草生栽培、不使用毒鼠藥等管理方式作農業生產,並在家樂福、升陽農產等通路業者協助下,讓標章農產品得以接觸消費者,藉由市場消費帶動良善循環,林務局今(1)日舉辦「石虎有您真好」記者會,致贈獎座感謝所有協力夥伴。

新聞
資源量稀少 海委會預告7種「硨磲貝」列保育類野生動物

海洋委員會今(23)日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5點內容,將菱硨磲貝、圓硨磲貝、扇硨磲貝、巨硨磲貝、長硨磲貝、諾亞硨磲貝、鱗硨磲貝等7種硨磲貝,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並參考「中央研究院臺灣物種名錄」將柴山多杯孔珊瑚修正為柴山多杯珊瑚、福爾摩沙偽絲珊瑚修改為福爾摩沙擬絲珊瑚,預告期間為60天。

新聞
冬葉轉紅、春開白花如雪 原生瀕危「豆梨」中和四號公園看得到

臺灣原生植物「豆梨」是《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極危」(CR)等級的瀕臨滅絕植物,因其冬季葉子會轉成紅色再落葉,春季開白花、遠觀似雪,極具景觀欣賞價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於中和四號公園種植30餘株,除了保育國家植物種原,也推廣民眾欣賞原生植物之美。

新聞
白犀牛「艾瑪」遠嫁日本 臺灣史上最大瀕危動物輸出

六福村去年9月與日本東武鐵道集團跨國合作,啟動「臺灣史上最大瀕危動物輸出」計畫,6月8日南方白犀牛「艾瑪」從六福村動物園出發,搭機前往日本,直奔東武動物公園,一路長途跋涉;艾瑪正在適應新家,等待公犀牛莫蘭也搬到東武動物公園後,兩犀牛將肩負起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為全球犀牛血緣豐富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