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

豐年雜誌
走入山間聚落,看見臺灣林下經濟多樣性

林下經濟,在臺灣是一個新穎的名詞,但從過往原住民的採集、在山區進行的小規模農作,到近年漸漸受到重視的林下養蜂、大武森雞,其實都可說是林下經濟的一種型態。

豐年雜誌
林業使用規範彈性化,推動林下經濟平衡生態與生產

林務局將林下經濟視為「森林冠層下經營森林副產物」,用意是希望長期經營林業的農民,可以有短期作物收穫,以取得額外的收入來源

新聞
臺灣又發現2個松露世界新種!本土松露可否發展出林下經濟?

像是傅春旭團隊原本希望能在郡大林道60k旁的臺灣二葉松林發現塊菌,結果卻意外在八通關古道發現世界新種的白塊菌,不管海拔高度或是土壤檢測,皆與當初預期設定有所不同。傅春旭表示,發現國內白塊菌的生長環境pH值沒有超過6,而石灰岩地形比較容易發現黑塊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