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質的親水特性,能降低乾旱造成的損失。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中)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的中篇,主要談到土壤有機質對降低乾旱造成損失以及地下水的功能。

《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立體書封面。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 臺灣春茶風土學 抗旱不妥協

懂得吃喝的蘇東坡說:從來佳茗似佳人。一如臺灣喝茶的方式,從早些年的壺泡、茶藝館,現在已經是手搖茶、罐裝茶當道,茶湯卻依舊那般甘醇引人回味。今年早春以來的乾旱重擊了茶園的生產,突顯氣候調適議題的重要性,也讓人更體會到臺灣春茶的珍貴。

新聞
農業用水告急 臺南嘉義一期稻作停灌?最快11/25抗旱會議決定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11日召開第2次工作會報,嘉義及臺南水情嚴峻,水情燈號將自18日起調整為減壓供水的黃燈。嘉義及臺南不僅民生及工業用水將受旱象影響,農業用水也可能受限,最快在下次會議時,就會決定嘉南地區明年一期稻作是否停灌。

新聞
印度維達巴以滴灌抗旱,轉型有效水管理示範區,翻轉旱地命運

瓦魯德農民在乾旱導致龐大經濟壓力之下,仍齊心共同面對環境問題,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成功打造了一套適合的灌溉模式,不但解決旱季危機,更形成永續農業的基底,值得臺灣借鏡。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防曬抗旱勿輕忽!人和作物都要防曬

宜蘭及花蓮地區天氣已連續兩週高溫及鮮少降雨,對許多作物恐造成缺水、曬傷等高溫障害,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自身於田區工作期間補充足夠水分預防中暑及熱衰竭,也請注意部分作物之防曬及灌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