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不整地栽培固地力、增碳匯 玉米、水稻、大豆輪作提高收益5至7成

種植農作物先整地翻土、再播種是農業操作已久的作法,但若直接播種不耕犁,有助土壤發育團粒結構,幫助作物適應豪雨、乾旱等極端氣候逆境,增加土壤碳匯。農委會農試所開發玉米不整地栽培技術,建立玉米、水稻、大豆輪作模式,有助節省水資源,降低極端氣候衝擊,農民收益可比經營一年兩期作水稻多5至7成。

新聞
首位引進不整地機械播種機 農友5年免耕經驗甘苦大公開

有5年不整地栽培經驗的新竹農友吳建良表示,使用播種機、滾壓機等機械操作免耕栽培,田土含水時操作機械會把土壤夯實,因此播種及輾壓覆蓋作物都需要在田土乾燥時操作;而且免耕栽培不灌溉,需要打破傳統灌溉栽培的思維,視田區土質、排水狀況及微氣候規劃播種時機、栽培時程,每位農民狀況各不相同。

農田
封面故事
不整地栽培+水旱輪作 低碳農法激發雙倍減碳效益

什麼是「不整地栽培」?難道農田不需要經過翻耕鬆土,就能直接栽種作物嗎?「『不整地栽培』的正式名稱是『免耕』,屬於低碳農法的一環。臺灣位居熱帶,根據國外研究,不整地栽培在熱帶國家或不同土壤類型下,本身能發揮的減碳效益不大,必須搭配其他低碳農法才有加乘效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農業化學組助理研究員江志峯說明,他依照臺灣地理氣候量身設計了「節約資源型輪作制度」,歷時4年試驗,如今已有亮眼成果,「和我長期配合的兩位農民,都很支持這套結合了不整地栽培與輪作的綜合農法,不僅作物產量增加,管理成本也減輕很多。和一年兩期作水稻相比,可幫助農民提高總粗收益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