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國實施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之檢討與精進(三):檢討與精進

氣象參數型保險是基於氣象變化對於農漁業生產的損害,損害程度涉及保費與理賠,但在基礎研究上關於不同氣象對不同農作物或養殖水產會造成如何的損害,卻始終缺乏明確的實驗研究結果可供引用。因此,基於保險與農漁業的長期發展,實有必要加強上述基礎研究,同時參考國內外經驗,為研究成果建立資料庫,在面對氣候變遷下持續進行觀測與基礎研究,有助於氣象參數型保險的設計與精進。

新聞
我國實施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之檢討與精進(二):我國辦理現況

我國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目前共有24張保單,包括養蜂1張、果樹(棗、木瓜、文旦柚、番石榴、蓮霧、柑橘、甜柿、西瓜、荔枝、梨)12張、養殖漁業(屏東、高雄水產、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11張,目前均依溫度、降水量或風速為承保範圍,並作為起賠依據。

新聞
利用創新科技強化農業保險勘損制度之芻議

臺灣的農業型態以小農為主,面對氣候變遷影響時的脆弱度較高,農民的調適能力亦相對不足。勘損制度作為建構農業保險制度的基石,同時也是農業風險管理之一環,可透過科技化與標準化的勘損流程,提昇農民辨識風險與調適能力,讓農民成為保險公司合作的好夥伴,建構農家所得安全網。

新聞
農業保險法簡介

農業保險執行的複雜度及困難度都很高,從各國發展的經驗來看,農業保險之推展極需要政府透過立法支持。我國農產物樣多量少,各有不同的生長習性,且遭受天然災害侵襲頻率高、受害面積廣,農業保險執行有其複雜度及難度;為扣合農漁民面臨之風險、對接農漁民需求,並兼顧政府財政及保險業者參與意願,確有訂定專法以完備相關法律及制度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