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蔚藍文化
從米行看歷史:比超商還密集的米糧行 「客廳即工廠」造就鼎盛食米年代
根據臺南市米穀同業公會的紀錄,1989年臺南市米行和碾米廠的會員數量,曾經超過600間,比現代同一範圍內的7-11還要密集,米行老闆回憶,加上「無牌照」的米行,可能有一千多間,但現在越來越難在路上找到一間。生活型態的轉變,無形中塑造了今日的米行樣貌。
米歷史的米粒事:做米的人不吃牛 買米還寫明信片
談起與米糧業密切相關的動物,牛的重要性絕對是排行第一。「水牛犁田,黃牛拉車」,從耕作到運輸,都少不了牛的協助。在農村裡,水牛負責水田的整地工程,包含犁田、耙田、耖田、碌碡四個步驟;黃牛負責旱園的翻土和施肥培土,此外還要揹負農具、收成的作物。農村的傳統民居兩側會規劃牛舍,牛隻與人的生活非常親近,如同家人一般,甚至在冬至吃「圓仔」時,也不忘用碗裝一兩粒圓仔供在牛舍,以表示一年來的感謝。
【讀冊】跨越時空的旅人之棲
在《製圖師的預言》一書裡,王威智假想小提琴演奏家米多莉(みどり),某日探索古道,抵達日本人興建於高山綠林的同名警官駐在所,目睹時光滄桑,那是他的夫子自道,或者是說他本人幻想這一幅畫面多年,像是古希臘神殿前的靈視者,於浩瀚的時空之中,目睹將來之來,終於成時間旅人,數年前他所寫的《製圖師的預言》便是先行文字與後來圖文特刊集合的長短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