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稻穀保價收購
建構農業安全網 改革補助政策增加韌性:五大支柱兼顧生產、生態 保障農民生活/楊明憲
1974年臺灣實施「稻穀保價收購制度」,標誌農業政策進入「補償型」階段,補助成為農業政策要項,至今已50個年頭。然而,臺灣農業補助政策多元,往往牽一髮動全身,對糧食生產與產業發展影響深遠,需要全面檢視並與時俱進檢討。
農委會主委專訪01》穀價有感提升 去年二期作每刈逾1100元半世紀最高 拒絕補貼政策改造稻作體質
水稻是國內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但臺灣長期實施稻穀保價收購政策,糧價難以提高,農委會110年起實施「稻作四選三」政策,減少稻作面積及產量,在111年取得甜美的「收穫」,全年濕穀販售價格每百臺斤(刈)最高逾1,100元,創下近半世紀以來最高價,打破糧價長久低迷的局面。
下雨免驚有天災救助,農委會呼籲農民等稻穀成熟再收割
不過目前公糧庫存已有60萬噸,尚未包含今年一期作,這些公糧如何消化?農糧署指出,主要供應給國中小營養午餐、軍糧、外銷,若放置較久超過3年則會當成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