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5年3月號 真鮮海豐味

身處海產豐饒的美麗島嶼,洋流與季風推送,餐桌上迷人的風景,總有一兩道鮮美得讓人口齒生津的時魚海鮮。不過現今,隨友善環境和漁業永續觀念興起,應該怎麼做,才是落實關懷海洋,以及永續海鮮的識魚、食魚之道?跟著《鄉間小路》,我們邀請各有美味「手路菜」的海鮮主廚,化身餐桌邊的「侍魚師」,細說他們挑選食材時的海洋關懷與理念故事。

鄉間小路
【永續海鮮指南】吃一桌友善環境的海鮮

水產、海鮮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隨季節變化,不時還會出現期間限定的時令珍饈,煮之以清蒸、紅燒、乾煎、酥炸,各具滋味。然而,漁業資源有限,國產漁獲數量已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除了透過漁業管理的方式追蹤、改善現況,消費者選用「永續海鮮」,也是極重要的理念。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吃好海鮮的大師課:友善生態水產是什麼

提起好吃海鮮的味道,每個人皆有心頭所愛──是現挑、現蒸的港邊市場海鮮拼盤、是起鍋前會加點米酒提味的家常虱目魚肚湯,也或是熱炒矮桌上,加熱鐵盤還小火細煮的一整尾鱸魚……海島子民如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暗自心愛的水產菜色。本篇,從「如何選擇餐桌上的好海鮮」談起,邀請致力推廣「責任漁業」的徐承堉,以及從事生態水產養殖數十年、神農獎得主與神農陪伴師的邱經堯,捕撈與養殖的兩方對話。

鄉間小路
【侍魚師食堂】海洋主廚愛爾文:漁港到餐桌的永續海鮮大探險

位於花蓮吉安,由「海洋主廚」愛爾文(曾璽文)主理的「龍哥斯特」海鮮餐廳,從父母自一九九三年創立開業,迄今已逾三十多年。愛爾文說,他的外公以前是漁夫,在鹽寮沿海放長網(lîng-á)抓龍蝦,後來和愛爾文的爸媽一起合開海鮮餐廳,家族共同努力經營。靠海吃海長大的他,十足的海洋之子。

鄉間小路
【侍魚師食堂】猿燒季節料理:享用道地臺灣海味的生魚珠寶盒

蘇志文在宜蘭羅東經營「猿燒季節料理」已經九年,招牌菜色是魚種多到塞不進盤中的「綜合生魚片」,日式漆器方盤上裝滿晶瑩剔透的各色魚片,琳琅滿目儼然就是一只豐盛的海鮮珠寶盒,每盤平均會有十五到二十種魚,雖份量有大、小之分,但即便豪華的大份量也不到五百元,老饕網友們總稱讚:「CP值超高」、「堪比魚類圖鑑等級」。

鄉間小路
【侍魚師食堂】八斗邀友善餐廳:不「塑」之客的豐盛漁夫鍋

過往十分偏執於拒絕免洗餐具、用品,嚴格力行無塑生活的「八斗邀友善餐廳」店主戴秀真,曾讓周遭親友和顧客充滿壓力,卻在COVID-19大疫影響後,學會轉念,不再與世界針鋒相對。位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旁的八斗邀,諧音閩南語的肚子餓。

鄉間小路
【侍魚師食堂】Île島嶼法式海鮮:一座海洋浮島的風土美味

「Île島嶼法式海鮮」主廚Lin前一秒還在爐前,專注加熱法式白醬,迴身便俐落拈起嫩綠的埔里山葵苗,細膩裝飾在永續白蝦跟鬼頭刀魚糕的頂端。潔白瓷盤以青豆泥、玉米醬點綴,鮮綠飽滿的甜豆莢、調入當歸的綠油串接出一道優雅迴圈,將這些精選永續海鮮食材的味道層次與視覺美感,推至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