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補第一鍋:臺式薑母鴨。
鄉間小路
【薑母鴨指南】如果在冬日,一鍋薑母鴨

據聞類似薑母鴨的料理可追溯至商代,原是王室御用的進補食譜,後流傳至民間,輾轉發展出各自不同的食鴨脈絡。比如福建也存在使用類似食材,但為將湯汁收乾的乾鍋式薑母鴨料理。臺灣坊間流傳,「帝王食補」創辦人因緣際會之下,以獨特中藥配方燉煮紅面番鴨,開啟食補薑母鴨的新頁;緊接著「霸味」橫空出世,引領另一波美食風潮;同時期,大大小小各式薑母鴨餐廳,一躍而成臺灣冬季最鬧熱暖心的街頭景緻。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1月號 尋味薑鴨

生於一八八七年的嘉義詩人林緝熙,著有詩集《荻洲吟草》,其詩〈辛卯秋冬雜詩之二〉寫道:「微軀秋後最驚風,十月綿衣苦未縫。燉得隔年紅面鴨,茶油薑酒補三冬。」

簡白的字句,鮮明生動地呈現出「薑母鴨」在臺灣流傳百年的日常風貌。而時代的巨輪轟然輾至了二〇二四年,且讓《鄉間小路》為大家帶來入冬「食補第一鍋」:臺式薑母鴨。

本期全方位彙整解析了薑母鴨的發展與特色;食堂饕客引路,前往吃鴨現場,沉浸體驗潮流吃法。從餐桌到產地的旅途中,上窮碧落、四方探索,番鴨、薑母、米酒、麻油,一次到「味」,只求滿足挑剔的舌蕾,和對鍋中珍饈的好奇想望。

在一元復始的熱氣蒸騰中,約個時間,偕三五好友坐下吃頓好料,犒賞自己通年的辛勞,飽食、輕飲,迎好年。歲月豐饒。

英姿勃發的進興番鴨。
鄉間小路
【番鴨新品】進擊的白羽——進興番鴨

雲林「元進莊」以養殖白羽紅面番鴨著稱,所養鴨隻供應脈絡廣闊。甫問世的「進興番鴨」,外觀上和既有番鴨並無二致,但在生長速度和體重方面則有飛越性提昇。易言之,進興番鴨是元進莊白羽紅面番鴨家族中,一支最頂級的延伸品系。

以多元眼光看待養鴨事業的楊政勳。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聽過逃冬(tô-tang)嗎?」雲林斗六「金池牧場」負責人楊政勳憶起童年,五十六年次的他描述隨父執輩趕鴨的場景,「把大概一、兩千隻左右的鴨子,趕上剛收割完的水稻田,藉著掉在田裡的稻穀餵牠們,也協助農田去除害蟲。」他笑說鴨子們都很聰明,放出去一次,第二天就知道路了。生動言談中,屬於臺灣養鴨的沿路風景,彷彿就在我們眼前歷歷展開。

新聞
非繁殖季節如何提振番鴨產蛋率?人工光照接力互補,全年皆產期

因此,實際執行光照調控番鴨產期時,應搭配外界的自然光線,考量日出與日落時間長度,於無日光時以室內光源補足光照時間長度,讓番鴨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觸自然光照,應該就可以改善種蛋受精率較差的情形,而且也能節省白天的電費支出,增加飼養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