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質能
農業部與中研院今簽署減碳科研MOU 開發狼尾草作碳匯、生質能 可望提供生態環境給付
農業部致力2040農業淨零,考量以既有科技還無法實現農業淨零,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7)日與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共同簽署淨零減碳科技研究推動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上,深化農業減碳、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科技研發,以及建置自然碳匯監測、驗證方法,以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運用生物質翻轉鄰避設施 日本佐賀市跨界循環新契機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人們對待生活、環境與產業發展日益多了分對「碳中和」的觀照,生質能(biomass)逐漸被視作調適氣候變遷的希望之一。廣義來說,動、植物都可稱得上是「生物質」資源。從總量來看,燃燒生物質所產生的二氧化碳(CO2)是生物成長過程中經光合作用所吸收,因此相對於燃燒化石燃料,大氣裡的CO2可被視為沒有增加,生物質因此具有碳中和的性質,是可永續再生的資源之一。如果從人類的生活來看,傳統農村砍伐木材或撿拾柴薪,用於生產或燃料等都可說稱作利用蘊藏於大自然中的生物質資源。而至現代社會,不論城市或鄉村,又或是城鄉交界地帶,都有家庭或事業廢水、汙泥、廚餘等廣泛的生物質資源。日本佐賀市透過發展生物質產業的案例,興許能帶我們一窺農村再生、地方創生如何與循環經濟及淨零碳排行動的結合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