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排灣族
民以食為天,小米作物是排灣族人的最愛,即使到了當代生活之中,稻米和麥食取代了小米在餐桌上的地位,小米仍是排灣族人主要節慶與信仰的依託。長久以來養成的飲食習慣,也使得小米食物與料理成為當地的特色,也是排灣族人懷念的味道,所以,小米和小米相關的料理,在重要的日子裡,常會出現在活動中或餐桌上,繼續溫暖著排灣族人的心腸。
這幾年「小農餐桌」一直在扮演排灣族飲食文化的無痕接點,也許你去逛市集時買過小米甜甜圈;對原住民飲食更感興趣的人,可能曾經報名產地餐桌活動,到萬安部落看過一片黃綠的小米田。接著是3月開賣的雜排包,有如飲食實驗室般用小米糰養酵母做酸種麵包,試圖讓傳統作物萌發新生命。
一群人聚集在山村外的路口,路口的拱門上綁著帶刺的黃藤,是部落用來避邪的結界。帶頭的kina秋蘭身材嬌小,穿著工作圍裙,腳踩雨鞋,側背一只早已褪色的打包帶編織籃。標準的部落婦女裝扮,講起話來卻很活潑,兩隻大眼睛轉啊轉,像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女孩。他要帶我們到山上的田裡,沿途摘採野菜。
河蘭英和她的丈夫伊部諾峨.嘎酷,從小就在加那阿西亞一起長大。兩人曾短暫地在都市討生活,回部落定居後,河蘭英發揮手藝、製作傳統服飾販售,並向耆老探尋失傳已久的月桃編織技法,開設「原裳工坊」,邀集部落婦女共同學習、製作藝品;嘎酷在鄉公所服務之餘,也投入了部落營造工作。
客製化接設計菜單的我們,有次曾接到家族旅行的訂桌,照習慣詢問後發現成員裡長輩不少,而且有90歲的高齡婆婆。我們認為不是長輩的口味與對餐廳的想像,原本想推掉這一桌,沒想到對方孫子打包票說婆婆是很fashion的人,最喜歡吃炸雞!
從沿山公路切進屏東林邊溪畔,沿著河堤道路往山裡行去,群山像玩捉迷藏,在蜿蜒的公路上時而現身、時而隱藏,加那阿西亞(tjanaasia,義林部落的原名)就坐落在其中一處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