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土地
    • 飲食
    • 藝文
  • 豐年雜誌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農業經營
    • 農業技術
    • 豐年人物
  • 農藝
    • 人間條件
    • 說故事的人
    • 風土元素
    • 相遇
    • 農藝
  • Podcast
  • 豐年社
    • 關於我們
    • 豐年社故事
    • 豐年大事紀
    • 資訊揭露
    • 聯絡我們
  • 新聞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人物
    • 土地
    • 飲食
    • 藝文
  • 豐年雜誌
    • 各期雜誌
    • 封面故事
    • 農業經營
    • 農業技術
    • 豐年人物
  • 農藝
    • 人間條件
    • 說故事的人
    • 風土元素
    • 相遇
    • 農藝
  • Podcast
  • 豐年社
    • 關於我們
    • 豐年社故事
    • 豐年大事紀
    • 資訊揭露
    • 聯絡我們

首頁 作者 梁 鴻彬

梁 鴻彬

梁 鴻彬 image
  • 2 文章
魯凱族的部落耆老看到結穗累累的小米,十分欣慰。(攝影/梁鴻彬)

國際小米年帶小米回部落 臺灣傳統品系小米回歸原民部落種植

  • 梁 鴻彬
  • 20230425

小米原本是原住民部落十分重要的傳統作物,不但有食用、釀造價值,還在歲時祭儀及文化傳承上扮演重要角色,但近年因部落不再種植,小米種原面臨流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今天特別舉辦「帶小米回部落,傳統品系田間觀摩推廣行動」,於試驗田區展示100種臺灣的小米品系,現場更邀請許多原住民部落的長老,一同辨認部落以前種植的小米品種。

楊基炘在《豐年》雜誌工作時期的工作照。(楊文華女士提供;吳尚鴻翻攝)

他是臺灣首位農業媒體攝影記者:楊基炘百歲「凝光」典藏展開展

  • 梁 鴻彬
  • 20230421

攝影家楊基炘(1923-2005)今年正逢誕生百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別以「凝光」百歲典藏展的主題,展出他於1950至1960年代初期,在《豐年》雜誌任職時期,所拍攝的臺灣珍貴影像及農業記錄,創辦於72年前的《豐年》雜誌,可說是臺灣戰後第一個農業媒體,楊基炘也可謂是臺灣第一個農業媒體攝影記者。

最新文章

動保團體上街控流浪動物「假移除真撲殺」 陳吉仲:沒有撲殺

國產紅豆烘焙競賽成績出爐 7月起再邀消費者「用嘴」品評前三名

吳音寧表示,如果家鄉有需要,她願意接受立委徵召。(照片提供/吳音寧)

願接受立委徵召 吳音寧:家鄉需要就會站出來 農村健全城市才能共好

多用途的花蓮7號─豐美,有望提升食用萱草栽培面積與產量,帶來正向效益。(照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臺灣首件具品種權食用萱草 「花蓮7號─豐美」好看、味美、花期長 有望成萱草產業最強生力軍

國產芒果季來臨 產量估比常年增產36% 銷日價格看俏每公斤120元

熱門文章

吸食蝦頭好嗎?解剖蝦 看見最髒處不在頭

違規輸入植物檢疫物情節輕微擬減免處罰 輸入活體植物、昆蟲、有害生物、土壤照罰

農糧署修現金救助作業要點 農路、水塘可計入救助面積 上限40%

圳路清淤通報網、專線上線 農水路堵塞3至7天暢通

(圖片來源/Zura Narimanishvili on Unsplash)

醉人植物》大麥——啤酒、威士忌的靈魂由此降肉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路媒體,我們的宗旨是一個「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的新媒體平台。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觸及農業、土地、食物、教育、新知、文化、環境、生態等,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議題。 我們期許成為一個能促進群眾溝通、開放信息、滿足需求的新媒體平台。

閱讀更多

探索豐年社

  • 農傳媒
  • 影音
  • 農觀點
  • 專輯
  • 鄉間小路
  • 豐年雜誌
  • 農藝
  • 豐年社
  • 活動專區

聯絡我們

  • 電話 : 02-23628148
  • 新聞提供 / 投書
  • 廣告合作
  • 購買雜誌

關注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AgriHarvest 豐年社

Website by Innovext